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功能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胃肠动力异常包括胃排空延迟(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有胃排空延迟,老年人、长期进食过快不规律者易患)和肠道运动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常见,女性、有肠道感染病史者易现);内脏高敏感性涉及感觉神经异常(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对扩张感觉阈值低,儿童、老年人、长期精神压力大及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者易受影响)和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女性、青少年、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及有长期情绪不稳定病史者易致);脑-肠轴功能异常有神经递质失衡(不同年龄段、过度饮酒吸烟及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者易现)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婴幼儿、老年人、长期用抗生素饮食不均衡及有肠道感染、胃肠手术史者易失调);精神心理因素包含焦虑和抑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患者易合并,女性、中青年、长期高压缺乏心理调节及有精神心理疾病既往史者易诱发)和应激反应(长期或过度应激、儿童面临重大应激、经常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应激及长期高应激状态病史者易致)。
一、胃肠动力异常
1.胃排空延迟:多项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例如,通过胃排空闪烁扫描等技术发现,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时间较正常人显著延长,这会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引起腹胀、早饱等症状。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更易出现胃排空延迟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进食过快、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也会增加胃排空延迟引发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
2.肠道运动紊乱:在功能性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中,肠道运动紊乱较为常见。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传输时间存在异常,部分患者表现为结肠传输加快,出现腹泻症状;而另一部分患者则表现为结肠传输减慢,导致便秘。性别因素上,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肠道运动紊乱相关的症状,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病史方面,有肠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后续发生肠道运动紊乱导致功能性胃肠病的概率可能增加。
二、内脏高敏感性
1.感觉神经异常: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内脏感觉神经异常,使得胃肠道对正常刺激的感觉阈值降低。例如,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直肠对扩张的感觉阈值低于正常人,即使是少量的肠内容物也能引起明显的腹胀、腹痛等不适感觉。年龄方面,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受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儿童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或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更易出现内脏感觉异常;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影响内脏感觉神经,增加功能性胃肠病发生风险;病史中,有长期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内脏高敏感性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率较高。
2.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控异常也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脑皮层对胃肠道的感知、情绪等因素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比如,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正常调控,导致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性别上,女性在情绪调节方面相对更易受到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年龄上,青少年由于面临学习、社交等多方面压力,也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引发功能性胃肠病;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增加功能性胃肠病风险;病史中,有长期情绪不稳定病史的人群,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导致功能性胃肠病的可能性增大。
三、脑-肠轴功能异常
1.神经递质失衡:脑-肠轴中多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胃肠道功能,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常存在神经递质失衡现象。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内5-羟色胺水平可能出现异常,影响肠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年龄因素中,不同年龄段人群脑-肠轴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有所不同,老年人神经递质调节功能衰退,更易出现失衡;生活方式上,过度饮酒、吸烟等会干扰神经递质的代谢,增加功能性胃肠病发生概率;病史中,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脑-肠轴神经递质失衡导致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可能升高。
2.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肠道微生物群与脑-肠轴密切相关。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往往存在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增多。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年龄方面,婴幼儿肠道微生物群处于发育阶段,相对脆弱,更易出现失调;老年人肠道微生物群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也易发生失调;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均衡等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群平衡,引发功能性胃肠病;病史中,有肠道感染、胃肠道手术史等的人群,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导致功能性胃肠病的可能性增加。
四、精神心理因素
1.焦虑和抑郁:大量研究证实,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约有相当比例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合并有焦虑或抑郁情绪。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性别上,女性更易受到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而引发功能性胃肠病;年龄上,中青年人群由于面临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焦虑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也更易出现功能性胃肠病;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缺乏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的人群,焦虑抑郁情绪更易诱发功能性胃肠病;病史中,有精神心理疾病既往史的人群,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2.应激反应: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功能性胃肠病。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例如,在重大生活事件应激后,部分人会出现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年龄方面,儿童在面临升学等重大应激时,也可能出现功能性胃肠病相关表现;生活方式中,经常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应激的人群,功能性胃肠病发生风险升高;病史中,有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病史的人群,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