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怎么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活动、饮食等)、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其他免疫抑制剂)及并发症防治(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等的防治),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需根据自身特点调整,以达到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肾病综合征患者在病情发作期需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利尿。当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活动,以维持机体功能。
2.饮食:
蛋白质:一般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以补充尿中丢失的蛋白质,但当肾功能不全时,需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但也要注意优质蛋白的合理供应;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需更谨慎地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热量: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26-147kJ(30-35kcal),可通过摄入谷物、油脂等实现,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植物油等,同时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避免加重高脂血症。
钠盐:水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3g,避免加重水肿。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对钠盐的耐受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肾脏功能相对稚嫩,更需严格控制钠盐摄入以防水肿进一步加重;老年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等疾病,限制钠盐摄入对控制血压和水肿也很重要。
钾盐:若患者存在高钾血症,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等;若不存在高钾血症,可正常摄入含钾食物。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噻嗪类利尿剂:通过抑制远端肾小管前段和近端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加氯化钠和水的排泄而利尿。常用药物如氢氯噻嗪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电解质,避免因电解质失衡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可能减退,要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防止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氯化钠的重吸收,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适用于水肿较严重的患者,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尿量、电解质等指标。儿童使用袢利尿剂时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导致脱水等;老年患者要关注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防止加重肾损害。
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等,通过拮抗醛固酮或直接抑制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利尿,同时减少钾的排泄。常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以防止低钾血症,但也要注意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儿童使用保钾利尿剂时要特别谨慎,密切观察血钾变化;老年患者若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等,使用时更要严格监测血钾水平。
2.减少尿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减少蛋白尿发挥肾保护作用。常用药物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ACEI或ARB时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老年患者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情况,可考虑使用,但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
三、免疫抑制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发挥作用。起始剂量要足,如泼尼松一般为1mg/(kg·d),足量服用8-12周,之后逐渐减量。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指标;老年患者要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骨质疏松、感染等不良反应,可适当补充钙剂等。
2.细胞毒药物:常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可与激素联合应用。常用药物如环磷酰胺等。但细胞毒药物有较多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性腺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儿童使用细胞毒药物需权衡利弊,谨慎选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3.其他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环孢素等,适用于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他克莫司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环孢素可能导致肾毒性、高血压等,在使用过程中都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更加谨慎,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中丢失,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感染,要积极选用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更低,要加强防护,感染时要及时就医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老年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及时、规范治疗。
2.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浓缩、高脂血症等原因,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也可发生肺栓塞、下肢静脉栓塞等。可给予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华法林等,但要注意出血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抗凝治疗需非常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老年患者若合并有出血倾向等情况,使用抗凝药物时要密切观察,防止发生严重出血事件。
3.急性肾损伤: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常见原因有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要及时去除诱因,如补充血容量、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儿童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时,要根据其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减退,发生急性肾损伤后恢复相对困难,需积极治疗并加强监护。
4.脂质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控制血脂,必要时可使用调脂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儿童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老年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等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要重视并合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