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肾萎缩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病因、病程及肾功能受损程度,部分早期可逆病因可改善病情,但多数晚期萎缩肾脏难以完全恢复。
肾萎缩是指肾脏体积缩小、功能减退,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盂肾炎、尿路梗阻等。如果为早期肾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萎缩,通过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或外科手术解除血管狭窄,恢复肾脏血流,可部分逆转萎缩;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压迫)引起者,及时解除梗阻后,肾功能也可能有所改善。
然而,对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导致的肾萎缩,由于肾单位已发生不可逆损伤,治疗主要目的是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健侧肾功能。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目标值<130/80mmHg)、减少蛋白尿、避免肾毒性药物,以及针对原发病治疗。此外,如果萎缩肾脏反复感染、出血或怀疑恶变,可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