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斑膜,好发于颊、舌等部位,强行剥离斑膜局部黏膜会充血糜烂;新生儿患鹅口疮会拒食,有时伴轻度发热;婴幼儿患鹅口疮会不断哭闹,进食时加剧,口腔有明显白色斑膜;免疫力低下人群患鹅口疮易反复发作,斑膜可波及更广泛区域,甚至蔓延至食管致吞咽困难。
一、口腔黏膜表现
1.白色斑膜:最初可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散在的白色凝乳状小点或小片状,可逐步融合成大片,周边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会出现充血、糜烂)。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内黏膜等部位。
2.黏膜充血情况:当白色斑膜较为严重时,可能会累及到牙龈等部位,导致牙龈也出现充血现象,但相对斑膜来说,充血表现不是最突出的首要症状)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新生儿群体:新生儿患上鹅口疮时,往往会出现拒食的情况,因为口腔内的不适会让他们不愿意进食,这是由于口腔内的斑膜带来的疼痛感所导致),有时可能还会伴有轻度的发热,但发热一般不明显。
2.婴幼儿群体:婴幼儿患鹅口疮时,可能会不断的哭闹,尤其在进食时哭闹会加剧,因为进食会刺激到口腔内的病变部位,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口腔内有明显的白色斑膜存在)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上鹅口疮,比如艾滋病患者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后的人群,鹅口疮往往会反复发作,且斑膜可能会波及到更广泛的口腔区域,甚至可能蔓延到食管等部位,导致吞咽困难等更严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