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患者粪便外观多为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较多红细胞,部分患者可发现巨噬细胞,粪便涂片染色镜检可能发现痢疾杆菌,不同年龄人群基本相似,特殊人群表现可能更明显但核心细胞成分改变逻辑一致。
一、粪便外观
细菌性痢疾患者大便常规检查时,粪便外观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侵袭肠黏膜,导致肠黏膜出现炎症、坏死、溃疡,从而使粪便中出现黏液、脓血成分。
二、镜检细胞
1.白细胞: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通常≥15个/高倍视野),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反应导致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炎症应答表现。
2.红细胞:可见较多红细胞,红细胞的出现是由于肠黏膜受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红细胞数量可反映肠道黏膜损伤的程度。
3.巨噬细胞:部分患者粪便中可发现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在肠道炎症局部聚集,参与吞噬病原体等作用,提示肠道存在较严重的细菌性炎症反应。
三、其他情况
粪便涂片染色镜检可能发现痢疾杆菌,但这属于病原学检查范畴,而大便常规主要侧重于上述细胞等成分的观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细菌性痢疾大便常规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由于肠道功能相对稚嫩,可能在炎症反应下细胞变化的程度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本质的细胞成分改变是相符的;对于有基础肠道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人群,大便常规中细胞异常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或伴随其他特殊情况,但核心的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等改变逻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