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因产道、乳头或器具污染等致患儿口腔现白色斑膜,伴哭闹拒食等,治疗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及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护理要母亲洗净乳头、器具消毒等,特殊人群新生儿治疗需遵医嘱,要加强护理、营造卫生环境预防再感染
一、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
新生儿鹅口疮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因产道感染、哺乳时乳头不洁或喂养器具污染等导致,新生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易受该真菌侵袭。
二、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患儿口腔黏膜表面会出现白色斑膜,形似奶块,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伴有哭闹、拒食、流涎等表现。
三、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药物治疗
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数次,以改变口腔内的酸性环境,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还可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真菌死亡,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二)护理措施
1.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和乳头,保持乳头清洁;喂养器具要定期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2.密切观察患儿口腔黏膜情况及吃奶、精神状态等,若病情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格外谨慎。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医嘱,局部用药要注意用药方法和剂量,避免药物误吸等情况发生。同时,要加强对新生儿口腔及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关注新生儿的进食和精神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日常要注意营造卫生的喂养环境,预防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