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有口腔黏膜表现和全身症状表现。口腔黏膜表现为出现不易擦去的白色斑膜,好发于颊、舌等部位,还会致患儿烦躁不安、哭闹、拒食;全身症状多数患儿较轻、体温正常,严重时感染扩散可出现发热等,极少数会蔓延至食管、气管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白色斑膜:鹅口疮最典型的症状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这些斑膜类似奶块,但不容易被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会出现潮红、粗糙,有时会有溢血。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口腔黏膜娇嫩,且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在这些部位出现白色斑膜。比如,新生儿可能在牙龈、上颚等部位发现白色的小点或斑块,随着病情发展会融合成片。
局部不适感:患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情况,这是因为口腔内有斑膜存在,进食时会引起疼痛,从而影响患儿的进食和情绪。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表现有所差异,婴儿可能通过哭闹来表达不适,而稍大一些的幼儿可能会明确表示口腔疼痛不敢吃东西。
全身症状表现
一般情况:大多数患儿全身症状较轻,体温一般正常。但如果病情严重,感染扩散,可能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儿,如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儿童等,感染扩散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一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鹅口疮可能更容易发展为全身感染,出现发热等表现。
感染扩散表现:极少数情况下,鹅口疮可能会蔓延到食管、气管等部位,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这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儿童中更易发生,如艾滋病患儿等。当感染扩散到食管时,患儿会出现吞咽时的剧烈疼痛,甚至无法吞咽任何食物;扩散到气管时,可能会引起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