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鹅口疮怎么治疗
鹅口疮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增强免疫力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应对。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治疗;喂奶后喂水、日常用棉球擦口腔来保持清洁;合理喂养、适当活动增强免疫力;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治疗时要更谨慎、注意护理和关注生长。
一、局部药物治疗
鹅口疮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局部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可以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制霉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对于宝宝来说,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能直接作用于口腔内的念珠菌,起到治疗作用。
二、保持口腔清洁
喂奶后清洁:宝宝每次喂奶后,可以给宝宝喂少量温开水,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减少口腔内残留奶液滋生念珠菌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在每次喂奶前要注意清洗乳头,避免乳头携带念珠菌传染给宝宝。
日常口腔擦拭:在宝宝满月后,可以用消毒棉球蘸取温开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黏膜,从牙龈、颊部内侧到舌面等部位依次擦拭,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三、增强免疫力
合理喂养:对于婴儿,要保证母乳喂养的质量,如果是人工喂养,要选择质量可靠的配方奶粉,保证宝宝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从而有助于对抗念珠菌感染。
适当活动:在宝宝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但要注意避免宝宝受凉感冒,因为感冒等疾病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不利于鹅口疮的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力相对更低,在治疗鹅口疮时要更加谨慎。局部用药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早产儿娇嫩的口腔黏膜。同时,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同样面临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在治疗鹅口疮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治疗原则外,要格外注意口腔护理的卫生标准,防止二次感染。并且要关注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鹅口疮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进而影响其生长,所以要确保宝宝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