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MRI)及必要时的肝活检,多方面判断,各年龄段、性别孕妇均如此,有妊娠期相关病史者需高度警惕
一、临床表现评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且黄疸进展较快。此外,还可能有上腹部疼痛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年龄较小的孕妇可能对症状感知和表达更不敏感,需更细致观察。有妊娠期相关病史的孕妇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二、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这是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不同孕周的孕妇肝功能指标参考范围不同,需结合妊娠阶段判断。
2.血常规:可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升高,部分患者血红蛋白降低,通过血常规变化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提示凝血功能异常,这与疾病导致的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有关,对评估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大小、质地等情况,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晚期可见肝脏回声增强等表现,有助于初步筛查。不同体型孕妇因腹部脂肪厚度不同,超声图像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可提供肝脏形态学信息。
2.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组织学改变,对于不典型病例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但孕期进行MRI检查需考虑辐射等因素对胎儿的潜在影响,需谨慎评估利弊。
四、肝活检
肝活检是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且病情需要时进行。通过肝活检可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肝细胞脂肪变性等特征性表现。对于孕妇及胎儿来说,肝活检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充分权衡后决定是否实施。
总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肝活检等多方面进行判断,各年龄段、性别孕妇均需依据上述检查综合评估,有妊娠期相关病史者更要提高警惕,以便早期准确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