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病因有母体感染、器具消毒不彻底、免疫功能低下等,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乳凝块样物及一般状况差异,诊断靠观察和实验室检查,预防需孕期治疗、器具消毒、口腔清洁、增强免疫力,需与奶垢、疱疹性口腔炎鉴别
一、定义
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是新生儿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白色念珠菌属于真菌的一种,通常在正常人体口腔等部位也有存在,但当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就会大量繁殖致病。
二、病因
1.母体感染:如果母亲阴道有念珠菌感染,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被感染,这是新生儿鹅口疮比较常见的一个感染途径。
2.奶瓶等器具消毒不彻底: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器具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上面残留的白色念珠菌就可能感染新生儿口腔。
3.免疫功能低下: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侵袭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表现:在口腔黏膜表面会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黏膜、舌、牙龈、上腭等部位。这些白色斑块不易用棉签或湿纱布擦掉,如果强行擦去,可见下方潮红、粗糙的创面。
2.一般状况:多数新生儿鹅口疮患儿一般状况良好,不影响吃奶,但少数病情较重的可能会出现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口腔疼痛会影响进食。
四、诊断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新生儿口腔黏膜的典型白色斑块表现,结合病史等初步考虑鹅口疮。
2.实验室检查:必要时会取口腔黏膜白斑部位的分泌物进行镜检,若发现白色念珠菌的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
五、预防措施
1.孕期注意:孕妇如果有阴道念珠菌感染,要积极治疗,避免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
2.器具消毒:人工喂养时,奶瓶、奶嘴等器具要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例如定期高温煮沸消毒等。
3.口腔清洁:在新生儿每次喂奶后,可以喂少量温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卫生。
4.增强免疫力:对于早产儿等免疫功能较弱的新生儿,要加强护理,保证其营养供应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奶垢:奶垢可以被轻轻擦掉,且擦掉后黏膜正常,而鹅口疮的白色斑块不易擦掉,强行擦掉后有潮红创面。
2.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黏膜可见多个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与鹅口疮的白色斑块表现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