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龈红肿出血常见出牙期刺激、口腔卫生不良、局部创伤、感染因素等原因,应对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局部创伤、感染相关处理,婴幼儿需家长格外细心护理口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1.出牙期刺激
宝宝在出牙过程中,牙齿萌出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一般多见于4-12个月左右开始出牙的宝宝,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牙齿逐渐萌出,症状多会缓解。
2.口腔卫生不良
宝宝口腔清洁不到位时,食物残渣易在口腔内残留,滋生细菌,引发牙龈炎症,出现红肿出血。比如宝宝进食后没有及时清理口腔,尤其是夜间喂奶后,口腔内残留奶液,长时间会刺激牙龈。不同年龄段宝宝口腔卫生维护难度不同,婴幼儿主要依赖家长帮助清洁口腔。
3.局部创伤
宝宝玩耍时可能不小心咬伤牙龈,或者使用的玩具等硬物损伤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例如宝宝咬到比较硬的玩具边缘,就可能造成牙龈局部创伤。
4.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起牙龈炎症,如疱疹性龈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口腔黏膜疱疹等症状,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龈炎也会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多与口腔卫生差有关。
二、应对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
对于出牙期宝宝,家长可以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牙龈,每次喂奶后和睡前进行。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逐渐引导宝宝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刷牙,但要注意监督,防止宝宝吞咽牙膏。
2.避免局部创伤
注意宝宝的玩具安全,避免给宝宝使用边缘尖锐的玩具。当宝宝发生口腔创伤后,要及时检查口腔情况,若创伤较轻,保持口腔清洁,一般可自行恢复;若创伤较严重,需及时就医。
3.感染相关处理
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龈口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龈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抗菌药物,但要注意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符合儿科要求。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格外细心护理口腔,因为婴幼儿自身口腔清洁能力差,容易因口腔卫生问题引发牙龈红肿出血。在选择口腔清洁用品时,要选用适合婴幼儿的产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物品损伤牙龈。同时,密切观察婴幼儿口腔情况,若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拒食等),要及时带婴幼儿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