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表现
牙龈萎缩有多种表现,包括牙龈颜色与形态改变(正常粉红、扇贝状的牙龈变为暗红、边缘不整齐且牙根暴露)、牙齿敏感(牙根暴露致冷、热、酸、甜刺激下牙齿短暂尖锐疼痛)、牙齿缝隙变大(牙龈组织缺失使牙缝增宽)、牙齿松动(牙龈萎缩致支持组织减少使牙齿逐渐松动,不良生活习惯及全身性疾病患者更易出现)。
牙龈正常应为粉红色且紧贴牙面呈扇贝状。牙龈萎缩时,牙龈颜色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变为暗红色,同时牙龈的形态会改变,原本贴合牙面的紧密状态被打破,牙龈边缘变得不整齐,可能出现牙龈组织退缩,牙根部分暴露。例如,长期患有牙周炎的患者,随着病情发展,牙龈会逐渐萎缩,颜色也会出现异常改变。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逐渐出现牙龈形态和颜色的改变,像刷牙方法不正确导致牙龈受到过度刺激,进而引发牙龈萎缩相关表现。
牙齿敏感症状
由于牙龈萎缩使得牙根暴露,而牙根表面的牙本质小管直接暴露在口腔环境中,当受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齿就会出现敏感症状,表现为短暂而尖锐的疼痛。比如吃冷饮时会感觉到牙齿酸痛,这是因为冷刺激通过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牙髓神经的反应。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逐渐萎缩,牙根暴露更易出现牙齿敏感;年轻人如果有牙龈萎缩问题,也会面临牙齿敏感的困扰,尤其是那些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或者患有牙周疾病的年轻人。
牙齿缝隙变大
牙龈萎缩会导致牙齿之间的牙龈组织缺失,原本被牙龈填充的牙缝空间就会显现出来,使得牙齿缝隙变大。例如,原本牙齿排列紧密,随着牙龈萎缩,牙缝逐渐增宽。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一些长期吸烟的成年人,由于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更容易引发牙龈萎缩,进而出现牙齿缝隙变大的情况;对于儿童,如果存在乳牙滞留等问题,也可能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和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齿缝隙出现异常变化。
牙齿松动
牙龈是牙齿稳固的重要支撑结构,牙龈萎缩使得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会逐渐出现松动现象。轻度牙龈萎缩时,牙齿松动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牙龈萎缩程度加重,牙齿松动会逐渐加剧。比如严重牙周炎患者,牙龈萎缩严重,牙齿松动度可能比较大。不同性别在牙龈萎缩导致牙齿松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生活方式上,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牙齿松动的发生风险相对更高。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伴发牙齿松动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