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龈红肿常见出牙期生理现象、口腔卫生不良、感染因素及全身性疾病局部表现等原因,应对需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出牙期护理、维护口腔卫生、针对感染处理及及时就医排查全身性疾病,同时注意护理轻柔、观察异常表现及保证宝宝饮食营养均衡
口腔卫生不良:如果宝宝口腔清洁不到位,食物残渣容易在口腔内滋生细菌,细菌感染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红肿。比如,宝宝喝完奶后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奶渍残留在牙龈周围,就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进而引发牙龈炎症,出现红肿症状。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疱疹性龈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宝宝会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内可见疱疹等症状。该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传播。
细菌感染:牙龈炎、牙周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宝宝牙龈红肿。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牙龈组织,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等。
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在牙龈上有所体现,如血液系统疾病,像白血病,除了有贫血、出血等全身表现外,也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增生等症状。另外,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代谢,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等情况。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出牙期护理:对于出牙期导致的牙龈红肿,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拭宝宝牙龈,缓解宝宝出牙时的不适。同时,提供一些适合宝宝啃咬的磨牙玩具,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减轻牙龈的不适感。要注意磨牙玩具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口腔卫生维护:家长要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用温水为宝宝清洁口腔。在宝宝喝完奶或吃完辅食后,可以让宝宝适当喝一些温水,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要耐心辅助清洁。
感染相关应对: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龈口炎,需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龈炎症,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局部的抗菌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对于怀疑全身性疾病引起牙龈红肿的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特殊人群(宝宝)注意事项:宝宝皮肤黏膜娇嫩,在护理牙龈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牙龈红肿的情况,如果红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哭闹不止、拒食等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宝宝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牙龈相关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