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息肉是什么病
牙龈息肉由患牙邻面龋洞致牙龈乳头增生形成,与牙齿龋坏相关,口腔卫生差者易患;临床表现为邻面龋洞处息肉样组织、易出血等,不同年龄表现影响不同;通过口腔检查等诊断;治疗需切除息肉并处理龋坏,儿童治疗要安抚情绪;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不同年龄人群均应重视。
一、定义与成因
牙龈息肉是患牙邻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以及患牙龋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其成因主要与牙齿龋坏有关,当牙齿发生龋坏后,龋洞周围的牙龈组织会受到刺激而增生,进而形成牙龈息肉。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牙齿发生龋坏,就容易引发牙龈息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一般来说,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牙龈息肉问题,这与他们牙齿发生龋坏的概率较高有关。
二、临床表现
牙龈息肉通常表现为在患牙的邻面龋洞处可见红色、呈息肉状的组织,质地相对较软,可能会有出血情况,尤其是在刷牙或进食时。不同年龄的人群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儿童由于活泼好动,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困难,牙龈息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进食,导致咀嚼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而成年人若不重视,可能会使龋坏进一步发展,累及牙髓等组织。
三、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通过口腔检查来诊断牙龈息肉。首先会观察牙齿龋洞周围牙龈的情况,可见息肉样组织突出于龋洞。同时,还可能会结合X线检查等,了解牙齿龋坏的深度以及周围牙槽骨等组织的情况,以明确诊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口腔检查的方式和重点基本一致,但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尽量保持安静以完成检查。
四、治疗方式
治疗牙龈息肉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息肉,并处理患牙的龋坏情况。一般会先将牙龈息肉切除,然后根据患牙龋坏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如补牙等。对于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因恐惧而不配合治疗。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五、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如每天帮助儿童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2.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齿问题并及时处理,预防牙龈息肉等口腔疾病的发生。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遵循定期口腔检查的建议,儿童和老年人尤其需要重视,儿童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乳牙的龋坏等问题,老年人定期检查可以关注牙齿和牙龈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