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是什么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特殊类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其症状因梗塞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纯运动性轻偏瘫(一侧面、上肢及下肢无力,不伴其他障碍,中老年人易患,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者风险高)、纯感觉性卒中(一侧面部、肢体麻木,多见于中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者易患)、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伴共济失调,中老年人高发,不良生活方式及脑血管病病史者易患)、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构音不清、吞咽困难,一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运动障碍,中老年人发病多,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者风险高)。
一、纯运动性轻偏瘫
表现:一侧面部、上肢及下肢无力,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不伴有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语言障碍等。例如患者可能出现一侧手臂无力拿不住东西,或者一侧腿部无力行走时发飘,但面部表情大致正常,言语功能不受影响。
年龄因素影响: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增加了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血压、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而增加纯运动性轻偏瘫的发生几率。
病史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纯运动性轻偏瘫的概率高于无此类病史者。
二、纯感觉性卒中
表现:一侧面部、肢体的麻木感,如针刺样、蚁走样等感觉异常,一般不伴有肢体无力等其他症状。比如患者会感觉一侧脸部像有小虫爬行般的异样感觉,或者一侧手脚有麻木不适。
年龄因素影响:同样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血管等组织退变越明显,患病可能性越高。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血管病变,从而增加纯感觉性卒中的发生可能。
病史影响:有基础血管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纯感觉性卒中。
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表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伴有共济失调,如行走时步态不稳,肢体动作不协调等。例如患者一侧肢体无力的同时,走路时身体摇晃,拿东西时手部抖动不准确。
年龄因素影响: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年龄相关的脑部血管及神经组织变化是重要因素。
生活方式影响:不健康生活方式会促使血管病变发展,进而引发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病史影响:有脑血管病相关病史者更易出现该症状。
四、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表现:主要表现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一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运动障碍,如写字不灵活等。比如说话含糊不清,拿小物件时不太灵活。
年龄因素影响:中老年人发病较多,年龄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是诱因之一。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血管病变风险,从而易引发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病史影响:有基础血管病史人群患病风险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