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和麦粒肿的区别是什么
霰粒肿与麦粒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存在差异。病因上,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等,麦粒肿由细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中,霰粒肿多为无痛性眼睑肿块,麦粒肿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治疗时,霰粒肿早期热敷,大的需手术,麦粒肿早期热敷,化脓后切开排脓,且儿童患麦粒肿需注意勿挤压。
一、病因方面
霰粒肿: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饮食习惯(如过多食用油腻食物等)、眼部卫生状况不佳等因素有关,一般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倾向。
麦粒肿:是一种由细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著的本质差异,主要是因为用手揉眼、眼部卫生不良等导致细菌容易侵入眼睑的腺体而引发感染,比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且不注意清洁的人群就更容易罹患麦粒肿。
二、临床表现方面
霰粒肿:通常表现为眼睑皮下有一个或多个无痛性的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绿豆至黄豆大小。肿块对应的皮肤表面一般无红肿,与皮肤不粘连,但可能会有异物感。如果霰粒肿继发感染,也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类似麦粒肿的表现,但初始多以无痛性肿块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上睑,也可发生于下睑。
麦粒肿: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Zeis腺)或变态汗腺(Moll腺)感染引起,初起时眼睑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近睑缘处可摸到硬结,压痛明显;内麦粒肿是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肿胀比较局限,疼痛相对更明显,眼睑结膜面会出现充血肿胀,有时可看到黄色脓点。一般发病部位多为眼睑的边缘区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麦粒肿反复发作的情况,而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可能因上述提到的细菌感染因素而发病。
三、治疗方面
霰粒肿: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促进其吸收。对于较大的霰粒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手术适用于霰粒肿体积较大、长期不消退或影响外观及视力的情况。在儿童中进行霰粒肿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术后要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麦粒肿:早期未化脓时可进行局部热敷,同样温度控制在4050℃,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以促进炎症消退。当麦粒肿化脓后,应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在结膜面,与睑缘垂直。儿童患麦粒肿时,家长要格外注意不要让儿童用手挤压麦粒肿,因为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起眼眶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