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和口腔溃疡的区别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婴儿等多见,表现为口腔白色斑膜,可通过涂片镜检等检查,用抗真菌药治疗,需注意口腔清洁等预防;口腔溃疡病因复杂,有溃疡面、疼痛等表现,一般局部检查诊断,局部用药治疗,要注意口腔卫生等预防
一、病因方面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婴儿多见,多因喂养时乳头清洁不彻底或接触了被念珠菌污染的物品等导致,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也易患鹅口疮,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也可能受其影响。
口腔溃疡: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局部创伤(如牙齿咬伤、过硬食物擦伤等)、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等)、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变化(如女性月经前后)、精神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发病,例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口腔溃疡。
二、临床表现方面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形似奶块,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一般不疼痛,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但严重时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部位,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新生儿、小婴儿是高发人群,新生儿可能因产道感染等因素患病,小婴儿则多因喂养等环节感染。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黏膜红肿,有明显疼痛感,进食、说话时疼痛加剧,可单发或多发,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疼痛而拒食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的人溃疡更易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鹅口疮:取口腔黏膜斑膜部位的分泌物进行涂片镜检,可发现白色念珠菌菌丝或孢子,通过真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菌种及药敏情况,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免疫功能等相关检查来评估整体状况。
口腔溃疡:一般通过口腔局部检查即可初步诊断,若考虑与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等全身因素相关,可能会进行维生素水平测定、激素水平检测等,例如怀疑维生素B缺乏时可检测血清维生素B水平,怀疑内分泌因素时可检测相关激素指标等。
四、治疗与预防方面
鹅口疮:治疗上可使用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预防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喂奶后适当喂些温水清洁口腔,乳头、奶瓶等要定期消毒,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口腔情况并合理调整用药。新生儿要注意产道卫生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免疫力。
口腔溃疡:以局部治疗为主,如使用口腔溃疡散、西瓜霜等药物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预防上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减轻精神压力等,不同年龄人群都需注意这些方面,例如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成人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