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因与遗传、环境、免疫等有关,有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通过结肠镜等检查诊断,需与克罗恩病等鉴别,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等,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肠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最为常见,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所致,腹泻频率可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
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隐痛、绞痛,排便后疼痛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腹痛。
其他:还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全身症状:病情活动期可出现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长期患病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
三、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直肠和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2.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结肠黏膜皱襞粗乱、紊乱,肠管缩短、袋囊消失等改变,但对于轻中度病变的诊断价值相对结肠镜较低。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血沉和C反应蛋白:多升高,可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粪便常规:可见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等。
四、鉴别诊断
1.克罗恩病:克罗恩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呈节段性分布,内镜下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等,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等,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弥漫性、连续性病变不同。
2.细菌性痢疾:有急性起病的病史,常有不洁饮食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3.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但粪便一般无脓血,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五、治疗原则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程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在治疗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尽量减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应更注重个体化和安全性。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