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牙髓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相关。细菌感染可因龋齿进展(如牙齿龋坏致细菌通过牙本质小管等侵入牙髓,儿童易因爱吃甜食等致龋齿进展引发牙髓炎)及牙周病逆行感染(牙周袋内细菌通过根尖孔等进入牙髓,吸烟人群牙周病风险高易增牙髓炎几率);物理因素包括创伤性咬合(咀嚼硬物或外力撞击致牙髓损伤)和温度刺激(过冷过热刺激致牙髓应激反应,儿童牙本质薄更易受影响);化学因素有充填材料刺激(个别刺激性强的充填材料或过敏体质者易致牙髓炎症)及酸蚀剂等化学药物刺激(操作不当如酸蚀时间过长等刺激牙髓)。
一、细菌感染相关因素
1.龋齿进展:当牙齿发生龋齿时,龋洞内会有大量细菌滋生,如变形链球菌等。随着龋齿的不断发展,细菌会逐渐向牙髓方向侵袭。因为牙齿的牙体组织被龋坏破坏后,细菌可通过牙本质小管等途径侵入牙髓。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滋生细菌,进而引发龋齿,若未及时治疗,龋齿进一步发展就可能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儿童由于爱吃甜食且口腔清洁相对不彻底,较成人更容易因龋齿进展导致牙髓炎。
2.牙周病逆行感染: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致病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牙髓的感染发炎。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患者,牙周袋深,细菌容易扩散至牙髓。一些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牙周病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牙髓炎的发病几率,因为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局部的免疫功能,不利于牙周组织健康,易引发牙周病从而增加牙髓炎风险。
二、物理因素相关因素
1.创伤性咬合:过大的咬合力、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等创伤性咬合情况可能损伤牙髓。比如在咀嚼过程中突然咬到硬物,或者交通事故等导致牙齿受到外力冲击,都可能使牙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引发牙髓炎。运动员等经常面临外力冲击风险的人群,更需注意避免创伤性咬合导致牙髓炎。
2.温度刺激: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刺激也可能影响牙髓。例如,吃了过冷的冰淇淋后,牙齿受到急剧的温度变化刺激,可能引起牙髓的应激反应,长期反复的温度刺激可能导致牙髓炎。儿童由于牙齿的牙本质较薄,对温度刺激更为敏感,在食用过冷过热食物时更易受到影响引发牙髓炎。
三、化学因素相关因素
1.充填材料刺激:在牙齿充填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了刺激性较强的充填材料,可能会刺激牙髓。虽然现在的充填材料大多较为安全,但仍有个别情况可能引起牙髓的炎症反应。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使用某些充填材料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牙髓受刺激的情况。
2.酸蚀剂等化学药物刺激:在进行牙齿酸蚀等操作时,如果酸蚀剂等化学药物使用不当,如酸蚀时间过长、酸蚀剂接触到牙髓组织等,会对牙髓造成刺激,引发牙髓炎。在牙科操作中,医生需要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化学药物对牙髓的不当刺激,特别是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等问题,更需要医生精细操作以减少化学因素对牙髓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