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什么意思
脑性瘫痪是一组因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致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综合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孕期母亲患病、新生儿期严重黄疸、窒息等,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等,诊断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康复治疗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家庭要配合康复,社会需提供支持,不同年龄段要依生长发育特点制定康复计划
病因方面
早产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早产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脑损伤。低出生体重儿也面临更高的脑瘫风险,体重过低可能使脑部血供等出现问题。孕期母亲患有某些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影响胎盘血流,进而影响胎儿脑部供血供氧;母亲感染风疹病毒等病原体,也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发育异常引发脑瘫。
新生儿期严重的黄疸,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损伤脑部神经细胞,增加脑瘫发生几率;新生儿窒息会造成脑部缺氧缺血,影响脑部正常发育,从而引发脑瘫。
临床表现方面
运动障碍:常见的有运动发育落后,比如正常婴儿3个月会抬头,而脑瘫婴儿可能3个月还不能抬头;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或者肌张力减低,肢体松软;姿势异常,如婴儿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到中立位等。
智力障碍:约有1/4的脑瘫患儿智力正常,约2/3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4患儿为重度智力低下。
语言障碍:不少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或口吃等。
癫痫:约有1/3-1/2的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诊断方面
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等。通过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围生期情况以及新生儿期情况等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运动、姿势等方面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原始反射、肌张力、肌力等的检查。同时,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来辅助判断脑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康复治疗方面
运动疗法:根据患儿的运动障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肌力、平衡能力等。例如,对于有步态异常的患儿,进行步态训练等。
作业疗法:训练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言语治疗: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言语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
对于儿童脑瘫患者,家庭在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同时,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无障碍设施等,帮助脑瘫患儿更好地融入社会。在不同年龄段的脑瘫患儿康复中,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康复计划,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