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常见眼部疾病,因鼻泪管下端胚胎残膜未退化致阻塞,伴感染因素,有流泪、分泌物多、泪囊区肿胀等表现,可通过泪道冲洗等诊断,保守治疗包括按摩和抗生素眼药水,无效可手术,护理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持眼部清洁等,需谨慎确保新生儿眼部健康安全
一、定义
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
二、病因
1.胚胎发育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鼻泪管末端的Hasner瓣通常会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自行开放。若该瓣未退化,就会阻塞鼻泪管,使泪液无法正常引流,这是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病因。例如,胎儿在母体内时,鼻泪管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出生后需要一定时间让鼻泪管通畅。
2.感染因素:泪囊内潴留的泪液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会加重泪囊的炎症反应,导致泪囊炎的发生。新生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
1.流泪:患儿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流泪,这是因为泪液不能正常排出,积聚在眼内刺激泪腺分泌更多泪液。
2.分泌物增多:泪囊区会有大量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家长可见患儿眼角有黄色或白色的眼屎,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
3.泪囊区肿胀:用手指按压泪囊区,可见有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部分患儿泪囊区会有轻度肿胀。
四、诊断方法
1.泪道冲洗:通过泪道冲洗来判断鼻泪管是否通畅。如果冲洗液从原路返回且伴有脓性分泌物,则提示鼻泪管阻塞,基本可诊断为新生儿泪囊炎。
2.眼部检查:医生会对患儿眼部进行详细检查,观察泪囊区有无红肿、按压有无分泌物溢出等情况,初步判断病情。
五、治疗与护理
1.保守治疗
按摩:家长可以通过按摩泪囊区来促进鼻泪管开放。按摩时,用手指在患儿内眼角下方泪囊区轻轻按压并做环形按摩,每次按摩数秒,可重复多次。按摩有助于促使鼻泪管下端的残膜破裂,从而使泪道通畅。一般建议每日按摩数次,坚持数周甚至数月,部分患儿可通过按摩治愈。
抗生素眼药水: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预防和控制感染。但需注意,使用眼药水时要遵循正确的滴药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2.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在适当的年龄进行手术治疗,如泪道探通术等。手术一般在患儿6个月至1岁左右进行较为合适,此时患儿的鼻泪管发育情况等相对适合手术操作。
六、特殊人群(新生儿)护理温馨提示
新生儿皮肤娇嫩,在进行泪囊区按摩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皮肤。同时,要保持眼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但清理时要注意方法,避免过度用力。在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防止眼部感染加重。如果发现新生儿眼部流泪、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由于新生儿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于泪囊炎的治疗和护理都要格外谨慎,以确保新生儿的眼部健康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