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急性结肠炎有多种表现,排便频率异常表现为每天排便数次甚至十余次,粪便性状改变呈稀水样、黏液脓血便等;腹痛部位多与病变部位相关,左下腹常见或累及全腹,性质有隐痛、绞痛等;全身症状有发热(轻度至中度)、乏力;还有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其他表现,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腹泻相关表现
(一)排便频率异常
急性结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排便频率明显增加的情况,正常排便频率一般为每天1-2次,而急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每天排便数次甚至十余次。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使排便次数增多。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急性结肠炎的临床病例中,约80%以上的患者存在排便次数显著增加的现象,这是急性结肠炎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
(二)粪便性状改变
粪便多呈稀水样、黏液脓血便等。黏液脓血便的出现是由于肠道黏膜在炎症作用下发生损伤、渗出,黏液与炎性细胞、坏死组织等混合形成。比如,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黏液以及红细胞、白细胞等,这是肠道炎症导致黏膜出血、坏死的表现。
二、腹痛表现
(一)腹痛部位
腹痛部位多与病变部位相关,一般以左下腹较为常见,但也可能累及全腹。如果是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的结肠炎,腹痛多集中在左下腹;而当炎症累及整个结肠时,可能会出现全腹疼痛的情况。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的结肠受到炎症刺激,神经传导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感觉。
(二)腹痛性质
腹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绞痛等。隐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感觉腹部有持续的轻微疼痛;绞痛则相对较为剧烈,可能是由于肠道痉挛等原因引起,炎症刺激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引发绞痛症状。
三、全身症状表现
(一)发热
部分急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轻度升高至37.5-38.5℃左右,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如果炎症较为严重,体温也可能更高,但一般以低热或中度发热较为常见。
(二)乏力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机体消耗增加,营养吸收受到一定影响,患者会出现乏力的表现。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身体代谢紊乱,能量供应相对不足等因素导致。
四、其他可能表现
(一)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排便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这是因为直肠部位受到炎症刺激,直肠黏膜感受器受到影响,导致频繁产生便意,但实际排便量不多。例如,患者频繁前往厕所,每次排便量少,便后仍有坠胀感。
(二)恶心、呕吐
少数急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逆蠕动,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表现。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急性结肠炎的症状可能会更为突出,且需要特别注意补液,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在观察病情时需要更加密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急性结肠炎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