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的症状
母乳性腹泻患儿大便较稀、次数3-7次不等,因母乳中前列腺素高致小肠运动及水、电解质分泌增加;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精神状态佳、体重增长正常;与感染性腹泻区分在于感染性腹泻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及大便常规异常,与乳糖不耐受区分在于乳糖不耐受有腹胀腹痛等表现且乳糖耐受检查异常;婴儿出现母乳性腹泻时家长无需过度紧张,随月龄增长多可自行缓解,护理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一、大便性状方面
母乳性腹泻患儿的大便通常呈现出较稀的状态,一般每天排便次数可能在3-7次不等,大便多为黄色稀糊便,质地不像正常母乳喂养儿的大便那样相对成形。这是因为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较高,它能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从而导致大便稀软。例如有相关研究统计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母乳喂养儿在特定阶段会出现这种大便性状改变的情况,该比例与母乳中前列腺素水平等因素相关。
二、患儿一般状况方面
1.精神状态:多数母乳性腹泻的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正常吃奶、玩耍,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等表现。这是因为虽然大便次数增多,但机体通过自身调节,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整体精神状况。
2.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方面,通常母乳性腹泻的患儿体重增长一般是正常的。因为母乳本身是优质的营养来源,虽然大便次数多,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基本还是能够满足生长需求的。有研究追踪观察了母乳性腹泻患儿的体重增长曲线,发现其与正常母乳喂养儿的体重增长曲线在总体趋势上是相符的,只是大便次数不同。
三、与其他腹泻区分方面
1.与感染性腹泻区分:感染性腹泻往往还会伴有发热、呕吐等其他症状,大便可能会有黏液、脓血等情况,大便常规检查会发现有较多的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指标。而母乳性腹泻一般不伴有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这是重要的区分点。例如通过实验室检查,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大便病原学检测可能会发现轮状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而母乳性腹泻则没有这些病原体感染的依据。
2.与乳糖不耐受区分:乳糖不耐受的患儿除了腹泻外,可能还会有腹胀、腹痛等表现,进行乳糖氢呼气试验等检查可发现乳糖消化吸收异常。而母乳性腹泻患儿进行相关乳糖耐受检查时一般无异常,这也是两者的区别之处。比如乳糖不耐受患儿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会出现明显的肠道产气增多等表现,而母乳性腹泻患儿不存在这种因乳糖不耐受导致的特殊表现。
四、特殊人群(婴儿)提示方面
对于婴儿出现母乳性腹泻的情况,家长无需过度紧张。一般来说,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胃肠功能逐渐完善,母乳性腹泻的情况多会自行缓解。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婴儿臀部的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涂抹护臀霜,预防红臀等情况的发生。因为婴儿皮肤娇嫩,频繁腹泻导致臀部受到粪便刺激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同时,要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虽然有腹泻情况,但母乳依然是婴儿很好的营养来源,不需要因为腹泻而轻易中断母乳喂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