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如何治疗
牙龈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及术后护理与复查。手术需彻底切除瘤体等,不同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要去除牙石、菌斑和纠正不良修复体来消除局部刺激;术后要保持口腔清洁、清淡饮食,还需定期复查,妊娠期和有基础疾病患者复查有特殊要求
一、手术治疗
牙龈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时需要将瘤体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牙龈组织一并切除,同时要刮除相应部位的牙周膜及牙槽骨的骨质。对于较小的牙龈瘤,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较大的牙龈瘤可能需要在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的关键是要彻底切除,防止复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手术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精准和轻柔,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手术时间的选择要谨慎,一般尽量避免在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进行手术,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生活方式方面,手术前后患者都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术前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术中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口腔清洁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进行手术,并且手术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二、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牙石、菌斑的去除:牙龈瘤的发生往往与局部刺激因素有关,如牙石、菌斑等。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去除牙石和菌斑,能消除局部刺激,防止牙龈瘤复发。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洗牙的频率和操作要求有差异,儿童洗牙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洗牙设备和方法,避免损伤稚嫩的牙龈;成年人则要定期(一般6-12个月)洗牙以维护口腔健康。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后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伤口愈合,还会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要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容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2.纠正不良修复体:如果是由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瘤,需要及时去除不良修复体。不同性别患者佩戴修复体的情况不同,女性可能更注重美观而选择一些不合适的修复体,术后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好的修复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口腔组织可能有一定的萎缩等变化,要选择符合口腔生理特点的修复体,并且要定期检查修复体是否合适,防止再次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瘤复发。
三、术后护理与复查
1.术后护理:术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漱口水漱口,但要注意漱口水的选择,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监督其正确刷牙;术后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防止刺激伤口。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安排要符合其生长发育或身体状况需求,比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易于消化。
2.复查:术后要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通过复查可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是否有复发迹象等。妊娠期女性患者复查时要特别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根据妊娠阶段给予相应的指导;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复查时要同时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要复查血糖等指标,确保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