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人群特点。临床表现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表现,小儿和婴幼儿有相应特殊表现,体征有脑膜刺激征及颅神经损害体征等;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是重要依据,血液检查可辅助判断;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及胸部X线或CT;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诊断要关注多方面情况且谨慎有创检查,PPD试验诊断价值相对高;老年人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要考虑基础疾病,检查耐受性差需细致评估;孕妇诊断要考虑对胎儿影响,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和治疗药物。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睡眠不安等。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2.体征: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者有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颅神经损害的体征,如视力减退、复视、面瘫等。婴幼儿患者前囟饱满也是重要体征之一。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脑脊液压力通常升高,外观可呈毛玻璃样,放置数小时后可出现薄膜。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或结核菌培养找到结核杆菌,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但结核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且所需时间较长。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或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但不能确诊结核性脑膜炎。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实质内的结核病灶、脑积水、脑膜强化等表现,有助于诊断和病情评估。对于早期诊断和发现并发症有重要价值。例如,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能更清晰地显示脑膜病变和脑实质内的微小病灶。
2.胸部X线或CT:部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合并肺结核,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结核病灶,对诊断有辅助支持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误诊。在进行诊断时,要更加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进行有创检查时需谨慎评估。如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并发症的发生。PPD试验在儿童中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但结果判断要结合年龄等因素。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复杂。在诊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避免漏诊和误诊。同时,老年人对检查的耐受性较差,进行影像学检查等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准备和评估。
3.孕妇:孕妇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时,要充分考虑检查和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如头颅MRI不使用造影剂时相对安全。在治疗方面,要权衡利弊,选择对孕妇和胎儿都相对安全的抗结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