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都有哪些脑梗塞症
腔隙性脑梗塞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的特殊脑梗塞类型,其症状包括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不同症状有不同的梗塞部位及易患人群特点,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也给出了相应的温馨提示,如老人要加强营养和康复训练防并发症,儿童需排查先天性病因,孕妇用药要谨慎,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控制基础病并考虑其对治疗的影响。
一、腔隙性脑梗塞概述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二、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
1.纯运动性轻偏瘫:表现为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程度不一,通常不伴有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语言障碍等。常见于内囊、放射冠等部位的梗塞。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恢复相对较慢;而年轻人如果发生,若能及时治疗,恢复可能相对较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症状,平时应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2.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要感觉一侧面部、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但无肢体无力等运动障碍。该症状多由丘脑腹后外侧核梗塞所致。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对感觉异常更为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情绪,需要给予心理安抚。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这种症状的风险增加,应戒烟限酒。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可出现病变对侧的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肢体无力同时伴有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等。多见于脑桥基底部、内囊后肢等部位的梗塞。老年患者本身平衡能力较差,出现这种症状后跌倒风险增加,需加强护理,防止跌倒。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警惕此类症状的发生。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同时手部精细动作笨拙,如写字、系扣子等动作不灵活。病灶多位于脑桥基底部、内囊膝部等。儿童如果出现类似症状,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进一步详细检查。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血液黏稠度高,易加重病情,应积极降脂治疗。
5.感觉运动性卒中:同时有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既存在一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又伴有肢体无力。常见于丘脑和内囊等部位同时受累。肥胖人群由于血液动力学改变,发生感觉运动性卒中的可能性增加,应控制体重。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弱,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如果出现疑似腔隙性脑梗塞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等特殊病因。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孕妇:孕期生理状态特殊,用药需谨慎。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在多学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同时,在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