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压症和青光眼的区别
高眼压症是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眼底和视野正常,发病机制与房水流出通道轻微异常有关,眼压升高幅度较小且波动小,视神经和视野无异常,多密切随访观察;青光眼是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主要危险因素,不同类型发病机制有别,眼压可显著升高且波动大,有视神经和视野改变,治疗围绕降眼压保护视神经和视野,有药物、激光、手术等方法,随访更频繁,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考虑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高眼压症:是指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但眼底和视野均正常,没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状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眼内房水流出通道的轻微异常有关,导致眼压轻度升高,但尚未引起视神经损害。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房水流出受阻,导致眼压持续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纤维的损伤和死亡,最终出现视野缺损等表现。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发病机制略有差异,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小梁网功能异常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加;闭角型青光眼则是周边虹膜堵塞房角,使房水排出受阻。
二、眼压情况
高眼压症: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较小,通常不会超过30mmHg左右,且眼压波动相对较小,在不同时间测量眼压,其变化幅度不大。
青光眼:眼压可显著升高,部分患者眼压可超过30mmHg,甚至更高,且眼压波动较大,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测量眼压,可能会有明显的变化。
三、视神经与视野改变
高眼压症:视神经形态和功能通常无明显异常,视野检查也无青光眼性缺损。因为虽然眼压升高,但还没有达到损害视神经的程度。
青光眼:随着病情进展,视神经会出现杯盘比增大(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4,青光眼时可大于0.6甚至更大)等形态改变,视野会出现相应的缺损,如早期可能出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晚期可发展为管状视野甚至完全失明。
四、治疗与随访
高眼压症:一般首先采取密切随访观察的策略,定期测量眼压、进行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如果眼压持续升高且有向青光眼发展的趋势,可能会考虑采取降眼压措施,如使用降眼压药物等,但相对青光眼的治疗,干预相对较保守。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在暗室停留过久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老年人可能更要注意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结构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影响眼压情况;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孕期、更年期等,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压,需要更加密切关注。
青光眼:治疗主要是围绕降低眼压来进行,以保护视神经和视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激光治疗(如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等)和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等)。需要根据青光眼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随访方面,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眼压、眼底和视野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光眼患者,由于其眼部还在发育,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对儿童视力发育的影响;妊娠期青光眼患者,在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