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应该怎样做
颅脑损伤的处理包括现场初步处理、医疗专业救治、后续康复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现场需确保安全并评估伤情;医疗上通过影像学检查后依损伤类型治疗;后续康复包括一般护理和康复训练;儿童恢复力强但易现并发症,老年人恢复慢且多伴基础病、手术风险高,康复要防相关并发症。
一、现场初步处理
1.确保安全:首先要迅速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环境中,避免再次受到二次伤害,如物体撞击、有害气体暴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伤者,要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转移方式,儿童需轻柔搬运,避免加重损伤。
2.评估伤情:快速判断伤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情况。对于意识不清的伤者,要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头部出血、凹陷等情况,不同性别在颅脑损伤时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若处于生理期等特殊情况不影响伤情评估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脉搏是否规律来初步判断生命体征是否稳定,若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医疗专业救治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颅脑损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头颅CT检查的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把控,儿童由于对辐射敏感,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辐射防护措施。
头颅MRI: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更细致观察颅脑软组织病变时会用到,但一般颅脑损伤急性期先以CT为主。
2.根据损伤类型治疗:
颅内血肿:若血肿较小且无症状,可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血肿较大引起颅内压增高,则需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血肿的部位、大小等因素决定,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儿童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谨慎评估。
颅骨骨折:单纯线性骨折无颅内合并症时多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有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若为凹陷性骨折等影响脑功能或有压迫症状时可能需手术复位。
三、后续康复护理
1.一般护理:
体位:昏迷患者可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体位支撑,保证呼吸通畅,定期翻身预防压疮。
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充足营养以促进恢复,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情况选择经口进食或鼻饲等方式。
2.康复训练:
意识障碍恢复训练:通过刺激、互动等方式帮助患者唤醒意识,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儿童可通过色彩鲜艳的玩具、轻柔的声音等进行刺激。
神经功能康复: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损伤情况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进展,语言功能训练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儿童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颅脑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更易出现并发症,如脑水肿等,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囟门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康复训练要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循序渐进。
2.老年人: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恢复较慢,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康复护理中要注重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