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治疗方法
牙龈瘤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需切除瘤体波及组织防复发,还需去除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术后要维护口腔卫生并定期随访,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情况需特殊护理。
一、手术治疗
牙龈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时需将瘤体波及的牙齿周围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一并切除,以防止复发。对于较小的牙龈瘤,若瘤体蒂部较窄,可直接切除并缝合创面;若瘤体较大,可能需要进行牙龈瓣的修整等操作。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的牙龈组织和牙齿,以维持口腔的正常功能和外观。对于一些伴有牙齿松动等情况的患者,在切除瘤体后可能需要根据牙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固定等。
二、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牙石清理:牙龈瘤的发生往往与局部刺激因素有关,其中牙石是常见的刺激源之一。通过洁治术等方法彻底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石,可减少对牙龈的刺激,降低牙龈瘤复发的风险。对于不同口腔卫生状况的患者,如长期吸烟导致牙石较多的患者,更需要定期进行洁治,保持口腔清洁。
2.纠正不良修复体:如果患者存在不合适的假牙等不良修复体,其长期刺激牙龈也可能引发牙龈瘤。需要及时纠正不良修复体,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避免修复体边缘对牙龈的持续刺激。例如,对于因不合适的活动假牙导致牙龈瘤的患者,重新制作合适的假牙至关重要。
三、术后护理与随访
1.口腔卫生维护: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可使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可使用含漱液辅助清洁口腔,如氯己定含漱液等,每天含漱2-3次,每次含漱10-15毫升,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因为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帮助。
2.定期随访:患者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通过复查可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复发等异常情况。对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牙石清除不彻底、不良修复体未完全纠正等情况的患者,需要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例如,若患者在术后短期内又出现牙龈肿胀等类似牙龈瘤的表现,应及时进行复诊,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患者:儿童患牙龈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护理。儿童可能不太配合手术等操作,家长需要给予安抚和配合。术后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要监督儿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伤口感染。例如,儿童术后可选择流食或半流食,如米粥、鸡蛋羹等,待伤口逐渐愈合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可能伴有一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牙龈瘤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全身疾病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影响。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要确保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再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术后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容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在术后护理中,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加强对全身情况的监测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