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注意避免刺激性、油腻、高糖食物摄入,要规律进食并保持合理饮食结构,儿童患者要严控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易消化,老年患者则要注重易消化温和食物、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供应
一、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
1.辛辣食物:辣椒、芥末、生蒜等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风险及症状加重的概率均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例如,有研究对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饮食调查,其中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患者,其胃痛、胃胀等症状的发作频率明显高于不食用辛辣食物的患者。
2.过烫食物: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及胃的黏膜上皮,使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不利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康复。人体的食管和胃黏膜适宜的温度在40-50℃,而过烫食物温度往往超过60℃,长期食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慢性损伤。
二、控制油腻、高糖食物摄入
1.油腻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延缓胃排空,导致胃酸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刺激胃黏膜,不利于炎症的修复。有研究发现,高脂饮食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胃黏膜炎症评分明显高于低脂饮食的患者。
2.高糖食物:糖果、甜饮料等高糖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过多的胃酸分泌会破坏胃黏膜的酸碱平衡,加重胃炎症状。例如,大量饮用甜饮料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三、规律进食与合理饮食结构
1.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餐非常重要。规律的进食可以使胃的蠕动和分泌功能有规律地进行,维持正常的消化节律。长期不规律进食,如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都会打乱胃的消化节奏,影响胃黏膜的修复。一般建议每日三餐定时,每餐食量适中,避免一餐过饱或过饥。
2.合理饮食结构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胃黏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刺激。例如,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00克水果,有助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康复。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适量摄入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清蒸、炖煮等为主,避免油煎、油炸。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在饮食上更要严格把控。要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油腻、过烫及高糖的食物,保证饮食规律且营养均衡。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要选择适合儿童消化的食物种类,如将肉类剁成肉末、蔬菜打成泥状等,以利于消化吸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减少刺激性、油腻、高糖食物的摄入,规律进食。同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比如适当增加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功能,促进胃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