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怎么回事
牙龈红肿可由局部、全身及药物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刺激;全身因素有内分泌紊乱(妊娠期、青春期)、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全身疾病(糖尿病);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可致牙龈增生红肿。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红肿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进而引发牙龈红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受此影响,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性别差异在此因素上不明显,主要与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相关。
2.食物嵌塞:进食时食物残渣嵌入牙缝,若未及时清理,会引起牙龈乳头的急性炎症,出现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比如,进食纤维性食物时易发生食物嵌塞,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能遇到,如爱吃坚果、肉类等较硬或易嵌塞食物的人群更易出现,年龄方面儿童可能因咀嚼功能不完善等出现食物嵌塞,病史方面有牙齿排列不整齐等情况的人群更易发生食物嵌塞导致牙龈红肿。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持续摩擦牙龈,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佩戴不合适的修复体出现此情况,生活方式中因口腔修复需求佩戴修复体的人群需注意修复体是否合适,性别差异在此因素上不突出,病史中曾进行口腔修复的人群要关注修复体情况。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红肿
1.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易诱发牙龈炎症,出现牙龈红肿,尤其是妊娠前就有牙龈炎的女性更易加重症状。
青春期:青春期少年体内激素波动较大,也可能出现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导致牙龈红肿。
2.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白细胞增多,会浸润牙龈组织,同时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等,牙龈红肿可为局部或全口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与疾病本身相关,病史中患有白血病的患者会出现牙龈红肿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容易出血,进而引发牙龈炎症性红肿。各年龄均可发病,生活方式对疾病影响不大,病史中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群会出现牙龈红肿情况。
3.其他全身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易滋生,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出现牙龈红肿。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此情况,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病史中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易出现牙龈红肿。
三、药物因素导致牙龈红肿
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引起牙龈增生、红肿。例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会导致牙龈纤维增生、肿胀,呈现出牙龈红肿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服用相关药物后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中因病情需要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需注意观察牙龈情况,性别差异在此因素上不明显,病史中正在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要留意是否出现牙龈红肿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