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有哪些
牙髓炎症分为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包括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残髓炎和逆行性牙髓炎。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初期炎症,由牙本质表面刺激引起,受温度刺激瞬间痛、刺激去除痛消,治疗用间接盖髓术;急性牙髓炎炎症发展快、疼痛剧烈,有自发阵发性痛等表现,应急处理后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等,选合适根管治疗;残髓炎是残留牙髓组织炎症,有牙髓治疗史、钝痛等,重新根管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由深牙周袋细菌逆行感染牙髓,有牙周炎和牙髓炎表现,先根管治疗再配合牙周系统治疗。
一、可复性牙髓炎
1.定义:是牙髓组织的初期炎症,相当于牙髓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牙髓充血。
2.病因:多由牙本质表面的刺激引起,如龋病(较深的龋坏接近牙髓)、牙体预备后的切削刺激、酸蚀等。
3.临床表现:当患牙受到温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无自发性疼痛。
4.治疗原则:去除刺激因素,消除患牙的痛苦,恢复牙髓的正常状态。可采用间接盖髓术,如氢氧化钙盖髓,保存活髓。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
定义:炎症发展迅速,疼痛剧烈的牙髓炎类型。
病因:多数是牙髓充血的发展,或由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而来。
临床表现:自发性阵发性疼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且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疼痛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疼痛为钝痛或锐痛,疼痛程度较剧烈。
治疗原则:应急处理缓解疼痛,然后采取根管治疗等彻底去除感染牙髓的方法。应急处理可采用开髓引流,即打开髓腔,使炎症渗出物引流,减轻髓腔高压,缓解疼痛。
2.慢性牙髓炎
定义:病程长,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牙髓炎。
病因:多为龋病发展而来,细菌感染牙髓,炎症呈慢性过程。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的自发痛,但有时可出现不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每日定时钝痛;患者常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牙可查及深龋洞等牙体硬组织疾患,或见有充填体、深牙周袋等;温度测试反应异常,表现为敏感或迟缓性痛;叩诊可有轻度疼痛(+)。
治疗原则: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根管治疗方法,如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等,彻底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防止炎症复发。
三、残髓炎
1.定义:发生在残留于根管内的牙髓组织的炎症。
2.病因:多见于牙髓治疗不彻底,根管内残留少量炎症牙髓组织。
3.临床表现:常有牙髓治疗史,患牙有自发性钝痛、放射性痛、温度刺激痛;检查患牙可见根管治疗的充填物,温度测试反应迟缓或敏感,叩诊轻度疼痛或不适。
4.治疗原则:重新进行根管治疗,彻底去除残留的牙髓组织。
四、逆行性牙髓炎
1.定义:深牙周袋内的细菌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的牙髓炎症。
2.病因:主要是牙周病导致深牙周袋,牙周袋内的细菌感染牙髓。
3.临床表现:患牙同时具有牙周炎和牙髓炎的表现。有长期的牙周炎病史,出现牙痛症状,为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可伴有冷、热刺激痛,疼痛性质类似急性牙髓炎;同时可伴有牙周炎的表现,如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检查时可发现深牙周袋,牙齿松动等。
4.治疗原则:首先要处理牙周病变,同时进行牙髓治疗。一般先进行根管治疗,然后配合牙周系统治疗,如牙周洁治、刮治等,以控制牙周炎症,防止病情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