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是老花眼吗
远视眼是屈光不正,因眼球前后径过短等致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可发于任何年龄,与先天发育等有关;老花眼是生理现象,随年龄增长晶状体等结构功能改变致调节力下降,40岁左右始现;发病机制上远视眼分轴性和屈光性,老花眼是晶状体硬化等致调节幅度减小;临床表现远视眼不同年龄表现异,老花眼主要是近距离阅读困难;矫正方式远视眼儿童轻度无症可不矫,中高度等戴凸透镜,老花眼戴老花镜矫正。二者有本质区别。
一、远视眼与老花眼的概念区别
1.远视眼: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角膜、晶状体的屈光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从而引起视物模糊。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儿童期可能因眼球发育尚未完全而较多见,青少年也可能出现,成年后也可能存在。其发生主要与先天的眼球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比如父母有高度远视遗传给子女等情况。
2.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等。它是人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与年龄导致的晶状体和睫状肌等结构功能改变有关。
二、发病机制差异
1.远视眼:轴性远视是由于胚胎发育期间眼球后段发育不足,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约24mm,若不足则形成远视;屈光性远视则是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半径过大等导致屈光力减弱,使得光线聚焦位置后移。例如先天性小眼球往往会伴随轴性远视情况。
2.老花眼: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纤维逐渐硬化,晶状体的可塑性下降,睫状肌的收缩能力也减弱,使得眼睛的调节幅度减小。比如40岁时,眼睛的调节力开始明显下降,表现为看近处物体时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却无法很好满足,从而出现老花眼的症状。
三、临床表现不同
1.远视眼:不同年龄的远视眼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轻度远视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中高度远视可能会出现视力减退、视疲劳,还可能伴有斜视等情况,因为儿童为了看清物体会过度使用调节,容易导致眼位偏斜;青少年远视眼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眼胀等视疲劳表现;成年人远视眼除了视远、视近都不清楚外,视疲劳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2.老花眼:主要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需要将阅读物放远才能看清,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近距离阅读困难的情况会逐渐加重,一般看远处物体通常不受明显影响,但部分严重老花眼患者可能远视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老花眼进展,晶状体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影响整体的屈光状态。
四、矫正方式区别
1.远视眼:儿童轻度远视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矫正,中高度远视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以帮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成年远视眼根据度数和症状决定是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内斜视的远视患者,可能需要尽早佩戴眼镜矫正来调整眼位。
2.老花眼:主要通过佩戴老花镜矫正,老花镜是凸透镜,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屈光状态等配制合适度数的老花镜来帮助患者增加近距离阅读的调节能力。另外,现在也有一些渐进多焦点眼镜等可以同时满足远、中、近不同距离视力需求,但本质上也是利用凸透镜原理来矫正老花眼带来的近距离视力问题。
总之,远视眼和老花眼是不同的概念,虽然老花眼在一定程度上与年龄导致的眼调节能力下降有关,但和先天性或后天性眼球发育等因素引起的远视眼有着本质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