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发白有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脱矿、龋齿早期、先天性梅毒牙等常见原因,检查诊断包括临床检查和病史询问,处理方法因病因不同而异,预防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如儿童注意营养等,成年人保持口腔卫生等,特殊人群孕期规范产检等。
一、牙齿发白的常见原因
1.釉质发育不全:
年龄因素:多见于儿童时期,儿童在牙齿发育矿化阶段,如婴幼儿期、儿童期患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婴幼儿肺炎、猩红热等)、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乳牙根尖周感染等,可导致釉质发育不全,使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儿童患病概率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儿童时期营养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釉质发育不全风险。
病史:有上述相关全身性疾病或乳牙根尖周感染病史的儿童易出现此情况。
2.氟牙症:
年龄因素:主要发生在恒牙发育矿化期,即7岁之前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者易患。因为7岁之后恒牙釉质已发育完成,再迁入高氟地区一般不会患氟牙症。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等是重要生活方式因素。
病史:有7岁之前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的病史。
3.脱矿: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常见于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儿童及成年人都可能因口腔清洁不到位等导致牙齿脱矿。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口腔卫生习惯可能有差异。
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爱吃甜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脱矿,使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改变。
病史:无特定典型病史,但有不良口腔卫生等生活方式史。
4.龋齿早期: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和成年人均可患龋,初期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点。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爱吃甜食、口腔卫生差等生活方式是诱因。
病史:无特定典型病史,但有上述不良生活方式史。
5.先天性梅毒牙:
年龄因素:患儿母亲为梅毒患者,且在孕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影响,出生后牙齿可能出现发白等异常,一般在儿童期可发现。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病史:母亲有梅毒病史,且孕期未规范治疗。
二、牙齿发白的检查与诊断
1.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牙齿发白的部位、范围、形态等,比如釉质发育不全的白垩色斑块边界是否清晰等;氟牙症的白垩色改变程度等。
2.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居住环境(是否高氟地区)、口腔卫生习惯、全身性疾病史、家族史等,如了解儿童是否有过影响牙齿发育的全身性疾病等情况。
三、牙齿发白的处理与预防
1.处理方法:
釉质发育不全:轻者可通过涂氟等方法促进再矿化;严重者可考虑树脂修复、贴面修复等美学修复方式。
氟牙症:轻度氟牙症可通过脱色治疗;中度及重度氟牙症可采用贴面或烤瓷冠修复等。
脱矿: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等促进脱矿牙齿再矿化,严重脱矿导致龋坏时需进行补牙等治疗。
龋齿早期:及时补牙阻止龋坏进一步发展。
先天性梅毒牙:需先治疗梅毒原发病,然后根据牙齿情况进行相应修复治疗。
2.预防措施:
儿童时期:注意营养均衡,预防儿童期全身性疾病,7岁之前避免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等。
成年人: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少吃甜食等。
特殊人群:母亲孕期应规范产检,避免感染梅毒等,若有相关疾病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