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牙龈出血特点
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频率高、程度可轻可重,伴贫血、感染等症状,与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基础血液病关联,口腔局部因素也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及不同生活方式患者表现略有不同。
一、出血频率与程度
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通常具有较高的频率,相较于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牙龈出血情况。出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刷牙或轻触牙龈时少量渗血,重者可能出现自发性的较大量出血且较难止住。例如某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牙龈出血的频率和程度会更为显著,血小板计数越低,牙龈出血往往越容易发生且程度可能越重,这与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数量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血液病患者,儿童和老年人可能由于机体机能等差异,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因活动等因素导致牙龈出血后更易引起家长关注,老年人可能本身口腔状况相对复杂,牙龈出血情况可能被其他口腔问题掩盖或加重。
二、伴随症状
1.贫血表现:部分血液病患者除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不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牙龈出血,还会因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贫血症状,这是因为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生成减少会使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不同年龄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儿童可能生长发育受影响,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多,贫血表现可能更易加重其身体不适。
2.感染征象:有些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时可能伴有感染相关症状,如发热、局部牙龈红肿疼痛加剧等。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其他组织,导致正常免疫功能受抑制,容易发生感染,当牙龈出血时,局部组织防御能力下降,更易继发感染,出现发热、牙龈红肿疼痛等表现,不同性别白血病患者在感染发生及表现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白血病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牙龈出血合并感染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因为吸烟会损害口腔黏膜,影响口腔局部环境。
三、与基础血液病的关联
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牙龈出血较为常见,牙龈可明显增生、肿胀,这与白血病细胞浸润牙龈组织有关。白血病细胞在牙龈组织中大量增殖,破坏牙龈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儿童急性白血病起病可能较急,牙龈出血等表现可能作为首发症状之一被发现,老年人白血病可能起病相对隐匿,牙龈出血等表现可能被忽视,延误诊断。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牙龈出血。血小板是参与止血的重要成分,数量减少时,牙龈等部位的止血功能减弱,容易出现出血,不同性别患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牙龈出血的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有基础疾病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如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牙龈出血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四、口腔局部因素的影响
血液病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异常,即使口腔局部有一些轻微刺激,如刷牙方法不当等,也更容易引发牙龈出血。例如患者刷牙时用力过大或使用过硬的牙刷,正常健康人可能只是牙龈轻度不适,而血液病患者就可能导致较明显的牙龈出血。不同生活方式的血液病患者,如喜欢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牙龈局部的刺激,使牙龈出血情况更易发生或加重,而有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患者,相对来说牙龈出血的频率可能会降低,但由于基础血液病的存在,仍难以完全避免牙龈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