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急性脑梗死可引发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肺炎因误吸等致发热、咳嗽等,加重缺氧影响预后;深静脉血栓致患肢肿胀等,脱落可致肺栓塞;尿路感染因导尿等致尿频尿急等,影响病情;应激性溃疡因应激致呕血黑便等,可致休克;心理问题因功能障碍等致情绪低落等,影响康复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一、肺炎
1.发生机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容易导致误吸,进而引发肺部感染。比如患者因脑梗死出现球麻痹,吞咽功能受损,食物或唾液易误入气管,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
2.相关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咳嗽反射等保护机制不如年轻人有效;长期卧床的患者肺部痰液引流不畅,也是肺炎发生的重要诱因;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在脑梗死发生后更易并发肺炎。
3.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炎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缺氧状况,影响脑梗死的预后,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1.发生机制: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活动减少,肢体瘫痪,静脉血流缓慢,同时血管壁因疾病等因素可能受损,这些都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例如,瘫痪肢体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滞。
2.相关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血液循环功能较差;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缺乏肌肉收缩的泵作用,血流速度减慢;脑梗死导致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
3.表现及影响:患者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表现。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尿路感染
1.发生机制:脑梗死患者若因排尿困难而留置导尿管,或者存在尿失禁情况,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细菌容易在尿路滋生繁殖。
2.相关因素:老年患者泌尿系统生理功能衰退,自身防御能力下降;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管成为细菌侵入尿路的通道;女性患者尿道短,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脑梗死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尿路感染风险较高。
3.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或有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尿路感染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状况,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
四、应激性溃疡
1.发生机制:急性脑梗死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发应激性溃疡。比如脑梗死影响了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胃肠道血管痉挛,黏膜缺血缺氧。
2.相关因素:高龄患者机体应激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原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脑梗死应激状态下更易诱发溃疡;长期使用某些影响胃黏膜的药物(虽然本文不涉及具体用药指导,但需考虑相关情况)的患者也可能增加风险。
3.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的恢复。
五、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1.发生机制:急性脑梗死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例如,患者因突然丧失部分生活能力而产生对未来的担忧。
2.相关因素: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既往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病情越重,心理问题可能越突出;缺乏家庭支持的患者心理问题相对更严重。
3.表现及影响:患者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自卑等,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