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根尖牙周炎是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以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的根尖周围组织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牙髓感染扩散和细菌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松动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治疗分应急处理和后续治疗,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避免牙齿外伤
一、定义
急性根尖牙周炎是发生于根尖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二、病因
1.牙髓感染扩散:牙髓组织内的细菌及代谢产物可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组织蔓延,如深龋、重度磨损等导致牙髓暴露,细菌侵入牙髓引发牙髓感染,进而波及根尖周组织。不同年龄人群牙髓感染的途径可能有差异,儿童乳牙牙髓感染多因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而成人可能因外伤等导致牙髓暴露引发感染。
2.细菌因素: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不同性别在感染易感性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如口腔卫生差者,口腔内细菌数量多,更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急性根尖牙周炎。有牙周病史的人群,牙周组织存在病变,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让细菌侵袭根尖周组织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1.疼痛:初期患牙有轻微疼痛,能定位,患者可感觉患牙伸长,咀嚼时早接触,疼痛逐渐加重为持续性跳痛,能明确指出患牙。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敢用患侧咀嚼等。
2.肿胀:根尖周组织炎症发展,可出现牙龈肿胀,严重时面部肿胀,不同性别、年龄肿胀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原理都是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渗出引起肿胀。有全身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低,肿胀可能更明显且恢复较慢。
3.松动:患牙有不同程度的松动,这是因为根尖周组织炎症导致牙周膜充血、水肿,影响牙周膜的正常功能,使牙齿支持组织受到破坏。
四、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牙髓病史、外伤史等,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史询问重点不同,儿童要询问乳牙替换情况、是否有龋齿疼痛史等,成人要询问口腔治疗史等。
2.临床检查:检查患牙有无龋坏、充填体等,叩诊患牙有明显疼痛,松动度检查可发现牙齿松动,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组织影像有改变,如根尖周间隙增宽等,通过X线能辅助判断根尖周组织病变程度,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牙齿发育情况等有所不同。
五、治疗原则
1.应急处理:首先要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可通过开髓引流,开通髓腔引流通道,使根尖周炎症渗出物或脓液通过根管引流到口腔,减轻根尖部压力,缓解疼痛。对于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如发热等,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2.后续治疗:应急处理后,根据患牙情况进行根管治疗等彻底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根管治疗的操作难度和预后可能不同,儿童乳牙根管治疗要考虑乳牙的替换情况等。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不同年龄人群口腔卫生维护方法有差异,儿童需家长协助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牙膏等。
2.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检查牙齿,早期发现龋齿等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频率可有所不同,儿童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成人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3.避免牙齿外伤: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护牙齿,防止牙齿受到外伤,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要根据自身活动特点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运动员等从事高风险运动的人群要佩戴护齿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