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牙龈萎缩的原因和治疗
15岁牙龈萎缩的原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菌斑牙石堆积、不良刷牙习惯)、局部因素(咬合创伤、牙龈炎症未及时治疗)和全身因素(内分泌紊乱、系统性疾病);治疗方法有控制口腔菌斑(口腔清洁指导、局部用药)、纠正局部因素(调整咬合、治疗牙龈炎症)、治疗全身疾病(控制系统性疾病);温馨提示青少年要提高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并定期检查,家长要监督孩子、控制饮食并配合治疗全身疾病。
一、15岁牙龈萎缩的原因
(一)口腔卫生不良
1.菌斑、牙石堆积:15岁青少年若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软垢易在牙齿表面堆积,被细菌利用形成菌斑,长期积累可矿化形成牙石。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萎缩。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的青少年牙龈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者,且更易出现牙龈萎缩。
2.不良刷牙习惯: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刷牙用力过大、牙刷刷毛过硬等,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可引起牙龈萎缩。
(二)局部因素
1.咬合创伤:牙齿咬合关系异常,如牙齿错位、深覆合、深覆盖等,会使牙齿承受不正常的咬合力,导致局部牙龈承受过大压力,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进而引发牙龈萎缩。
2.牙龈炎症未及时治疗:青少年时期若已出现牙龈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加重,侵犯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病情逐渐向牙周炎发展。
(三)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青春期时内分泌变化较为明显,如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使牙龈对菌斑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萎缩。
2.系统性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与牙龈萎缩相关,如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使牙龈容易发生感染和萎缩。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牙龈炎症和牙龈萎缩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二、15岁牙龈萎缩的治疗
(一)控制口腔菌斑
1.口腔清洁指导:指导青少年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有效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保持口腔清洁,减少菌斑和牙石的堆积。
2.局部用药:对于牙龈炎症较明显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如含漱液等,抑制菌斑生长,减轻牙龈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纠正局部因素
1.调整咬合:若存在咬合创伤,需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咬合评估,必要时通过正畸治疗等方法调整牙齿咬合关系,减轻牙龈承受的异常压力。
2.治疗牙龈炎症:对于已存在的牙龈炎症,进行洁治(洗牙)等治疗去除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控制牙龈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若已发展为牙周炎,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如龈下刮治等。
(三)治疗全身疾病
1.控制系统性疾病:对于由全身疾病引起牙龈萎缩的青少年,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控制。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和口腔情况,保持口腔卫生,配合口腔治疗。
三、温馨提示
1.青少年自身:15岁处于青春期,要提高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每天有效刷牙和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避免不良的口腔习惯,如用力刷牙、长期单侧咀嚼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
2.家长方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孩子的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果、饮料等甜食的食用,预防龋齿和牙龈炎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全身疾病,密切关注孩子口腔情况的变化,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