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分类
脑损伤可按损伤部位分为颅脑损伤(含脑挫裂伤、脑出血等)和脊髓损伤(含脊髓震荡、受压、挫裂伤等);按损伤原因分为外伤性脑损伤(由外界暴力如交通事故等引起)和非外伤性脑损伤(非外伤性脑损伤又分缺血性脑损伤即脑梗死等和出血性脑损伤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按损伤程度分为轻度(GCS13-15分,预后好)、中度(GCS9-12分,可恢复但可能留轻微缺损)、重度(GCS≤8分,预后差,常留严重残疾或危及生命)
一、按损伤部位分类
1.颅脑损伤:主要是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腔内脑组织的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出血等情况。脑挫裂伤是指脑组织的挫碎和裂伤,可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引起,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的水肿、出血等病理改变;脑出血则多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压迫周围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会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额叶出血可能影响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枕叶出血可能导致视觉障碍等。
2.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等原因造成脊髓的损伤,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脊髓震荡、脊髓受压、脊髓挫裂伤等。脊髓震荡是一种暂时性的脊髓功能障碍,通常在短时间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脊髓受压多是由于骨折碎片、血肿等压迫脊髓,若不及时解除压迫,可能导致脊髓永久性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二便等功能障碍;脊髓挫裂伤则是脊髓实质性的损伤,预后往往较差。
二、按损伤原因分类
1.外伤性脑损伤:由外界暴力因素引起,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高处坠落、打击伤等。不同的外伤原因导致的脑损伤特点有所不同,例如交通事故导致的脑损伤往往受力较复杂,可能同时伴有颅骨骨折等情况;高处坠落伤可能造成颅脑的严重挫裂伤和脊柱脊髓的损伤。
2.非外伤性脑损伤
缺血性脑损伤: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受损,常见的有脑梗死。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导致的血栓栓塞、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等因素有关。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脑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若血管完全闭塞则会发生脑梗死,不同血管供应区域的脑梗死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如大脑中动脉梗死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性脑损伤: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出血多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有关,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薄弱,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易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同时血液刺激脑血管还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三、按损伤程度分类
1.轻度脑损伤:一般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13-15分之间,患者可能仅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如数分钟的昏迷,随后迅速清醒,头痛、头晕等症状相对较轻,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微的脑组织损伤表现,如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预后通常较好。
2.中度脑损伤:GCS评分在9-12分之间,患者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昏迷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有阳性体征,如肢体的肌力减退等,头颅CT可见较明显的脑挫裂伤、脑水肿等表现,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恢复,但可能会遗留一些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轻度的认知障碍、肢体活动稍受限等。
3.重度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昏迷程度深,长时间昏迷,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如肢体完全瘫痪、瞳孔散大等,头颅CT可见严重的脑挫裂伤、大面积脑出血、脑疝形成等表现,预后较差,往往会遗留严重的残疾,如植物生存状态、长期昏迷不醒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