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食管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放射性食管损伤按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呈现不同症状。急性期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亚急性期有食管黏膜溃疡相关的出血、胸骨后疼痛加重及食管痉挛;慢性期有食管狭窄相关的进行性吞咽困难、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还有体重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慢性症状。
一、急性期症状
1.吞咽疼痛
在放疗开始后数天至几周内可能出现,是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其机制主要是放射线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患者在吞咽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会感到胸骨后或食管内的刺痛、灼痛等不适。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接受胸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症状,且疼痛程度可能会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加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出拒食、哭闹等情况,这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密切观察来识别。
2.吞咽困难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主要是因为食管黏膜损伤后,局部水肿、痉挛,严重时可能会有食管黏膜坏死、溃疡形成,导致食管狭窄。轻度的吞咽困难表现为吞咽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随着病情加重,可能连流质食物也难以咽下。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食管蠕动功能减退,放疗后更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且恢复相对较慢。
二、亚急性期症状
1.食管黏膜溃疡相关症状
出血:如果溃疡侵蚀到食管黏膜下的血管,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少量出血时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而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一些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放射性食管损伤,出血的风险可能会更高,需要特别关注其大便颜色和生命体征变化。
胸骨后疼痛加重:溃疡形成后,疼痛症状可能会比急性期更为明显,疼痛性质可能更加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对于女性患者,在放疗期间身体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疼痛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来缓解疼痛。
2.食管痉挛
食管黏膜损伤后,食管平滑肌可能出现痉挛,表现为突发的胸骨后紧缩感,可伴有短暂的吞咽困难加重。这种痉挛可能与食管受到放射性刺激后的异常神经反射有关。在生活方式上,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食管痉挛,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长期接受放疗的患者,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对症状的影响。
三、慢性期症状
1.食管狭窄相关症状
进行性吞咽困难:这是慢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典型表现之一。随着食管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食管管腔逐渐狭窄,患者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从最初的吞咽固体食物困难发展到吞咽流质食物也困难。儿童患者如果出现慢性放射性食管损伤导致的食管狭窄,会严重影响其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及时评估和干预。
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由于食管狭窄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可能会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反流物刺激食管下段黏膜,会加重食管的损伤和不适。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症状,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如避免进食过饱、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2.其他慢性症状
体重下降:因为吞咽困难和进食减少,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对于肿瘤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消耗性的情况,放射性食管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重下降更为明显。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
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果食管与气管之间形成瘘管(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也是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导致食物或唾液反流至气管,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中,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瘘管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