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表现
急性胃肠炎有消化道症状如脐周阵发性腹痛、腹泻、呕吐,及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儿童和成人表现有特点,相关检查血常规可初步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粪便常规可观察肠道炎症、出血等及确定病原体。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症状
1.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这是因为胃肠道蠕动紊乱所致。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位置而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成人则可明确指出腹痛部位。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如病情较重时肠道炎症刺激明显,腹痛可能较剧烈。
2.腹泻:是急性胃肠炎常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婴幼儿腹泻时可能伴有呕吐,且由于婴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密切关注。成人腹泻次数也可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3.呕吐:可呈喷射性或非喷射性,多见于病情较重或胃肠道刺激较明显时。儿童呕吐相对更常见且可能较频繁,因为儿童胃肠道对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低热到中度发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热且体温相对较高。发热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表现,但持续高热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容易引起惊厥等并发症。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由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乏力都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成人则可能出现工作效率下降等情况。
二、不同人群表现特点
(一)儿童
1.消化道症状特点:儿童急性胃肠炎腹泻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尚未成熟,肠道菌群相对脆弱,腹泻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如出现低钾血症时可表现为精神萎靡、腹胀等。呕吐也较常见,婴幼儿还可能因频繁呕吐和腹泻导致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
2.全身症状特点:儿童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较低程度的发热也可能引起不适,如烦躁不安等。而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一旦出现精神差、尿量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二)成人
1.消化道症状特点:成人急性胃肠炎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表现相对多样,与饮食不洁等因素关系更为明确,比如进食不洁食物后较短时间内出现症状。腹泻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进行相应处理。
2.全身症状特点:成人发热时相对儿童可能更能耐受,但持续高热也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乏力等全身症状会影响成人的日常活动,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相关检查与表现关联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升高;而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通常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辅助判断病情的轻重。
(二)粪便常规
1.显微镜检查:可观察粪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等。如果有较多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多为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红细胞,可能提示肠道有出血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2.病原学检查: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针对性治疗。例如通过粪便培养可以确定是否为细菌感染以及具体的细菌种类,从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