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要如何处理
牙龈萎缩由刷牙方法不当、牙周炎、不良修复体、牙齿错位拥挤等原因引起,针对不同原因有相应处理措施,如牙周炎需基础治疗或手术治疗,刷牙不当要纠正刷牙方法和选合适牙刷,不良修复体需更换,牙齿错位拥挤可正畸治疗,日常要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口腔检查来保健预防
一、明确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刷牙方法不正确(长期用力横刷)、牙周炎、不良修复体、牙齿错位拥挤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牙龈萎缩处理方式有差异,例如牙周炎引发的牙龈萎缩,往往伴随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情况,而刷牙不当导致的牙龈萎缩则与不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相关。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措施
(一)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
1.基础治疗:首先要进行牙周洁治,通过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研究表明,龈上洁治可有效减少牙龈炎症,龈下刮治能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病变组织,阻止牙周炎进一步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牙龈萎缩的进展。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牙周治疗更为关键,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增加牙龈萎缩加重的风险。
2.手术治疗:如果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较为严重,出现明显的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龈翻瓣术等。通过手术可以修整牙龈和牙槽骨的形态,促进牙龈的附着和恢复。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对于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在评估全身状况后谨慎选择。
(二)刷牙不当导致的牙龈萎缩
1.纠正刷牙方法:教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顺序轻轻刷动,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因为儿童牙龈相对娇嫩,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更容易导致牙龈萎缩。儿童在6-12岁是牙齿发育和牙龈保健的关键时期,家长需特别关注其口腔清洁方法的正确性。
2.选择合适的牙刷:使用软毛牙刷,软毛牙刷对牙龈的刺激较小,能在清洁牙齿的同时减少对牙龈的损伤。对于有牙龈萎缩且牙龈比较敏感的人群,软毛牙刷更为适宜。
(三)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萎缩
1.更换修复体: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等)导致的牙龈萎缩,需要及时更换修复体。不良修复体可能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刺激,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正常生理功能。在更换修复体前,要对口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新的修复体合适,能够良好地贴合牙齿和牙龈,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对于老年人佩戴假牙的情况,要定期检查假牙的适配情况,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可能会发生吸收,假牙也需要及时调整。
(四)牙齿错位拥挤导致的牙龈萎缩
1.正畸治疗:对于因牙齿错位拥挤引起的牙龈萎缩,可考虑正畸治疗。通过正畸矫治器将错位拥挤的牙齿排列整齐,改善牙齿的邻接关系和牙龈的受力情况。正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因为牙齿排列不整齐时更易堆积菌斑,加重牙龈炎症。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适宜人群,此时牙齿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正畸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但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按时复诊。
三、日常口腔保健与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除了正确刷牙外,还应使用牙线、冲牙器等辅助清洁工具。每天使用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冲牙器则能进一步清洁牙缝等不易刷到的部位。对于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原因使用牙线和冲牙器有困难,家属可以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或者选择更便于操作的口腔清洁工具。
2.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周炎、牙齿错位等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对于有家族遗传易患牙周炎等疾病的人群,更要加强定期口腔检查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