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脓肿临床表现
盆腔脓肿可引起全身和局部症状及腹部体征。全身有发热(多数患者有,儿童明显、老年不典型)、乏力(与感染致代谢紊乱等有关);局部有下腹部持续疼痛(位置与脓肿相关,可伴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直肠刺激症状(里急后重、排便改变)、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老年不典型)、腹肌紧张(不如急性腹膜炎明显)。
一、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表现,体温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升高,一般为低热至中等度热,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高热,这是因为盆腔脓肿作为局部感染病灶,会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老年患者体温升高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来辅助判断。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与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能出现乏力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的人群可能会加重乏力感,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贫血等)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乏力基础,感染后更易凸显。
二、局部症状
下腹部疼痛
位置与性质:多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为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疼痛部位通常与脓肿所在盆腔位置相关,例如直肠子宫陷凹脓肿时,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膀胱子宫陷凹脓肿时,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相关的下腹部牵扯痛。对于女性患者,由于盆腔解剖结构特点,可能在月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疼痛表现略有不同,孕期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因疼痛导致宫缩等不良妊娠结局;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敏感性下降,疼痛感知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但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提高警惕。
与其他症状的关联:疼痛常与直肠刺激症状或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存在,当脓肿刺激直肠时,可引起里急后重感;刺激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直肠刺激症状
里急后重:患者总有排便不尽感,频繁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这是因为盆腔脓肿刺激直肠壁,导致直肠黏膜感受器持续受到刺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直肠生理结构特点,里急后重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仍需关注排便情况的变化;有腹泻病史的患者,出现里急后重时需与肠道本身疾病导致的腹泻后不适相鉴别。
排便改变:可出现腹泻,粪便可呈稀糊状,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所致;严重时也可能出现便秘,但相对较少见。
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多。这是因为盆腔脓肿刺激膀胱,使膀胱敏感性增高,导致频繁产生尿意。老年患者由于膀胱容量减小等生理变化,尿频症状可能更为突出;患有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男性患者,出现尿频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尿急:患者一旦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难以控制。这与膀胱受到炎症刺激,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有关。女性患者在月经期或孕期,由于盆腔充血等因素,可能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
三、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下腹部有固定的压痛部位,压痛程度因脓肿大小、位置及个体反应不同而异。一般在脓肿所在区域有明显的压痛,按压时患者会感觉疼痛加剧。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腹部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因检查引起患儿哭闹而影响对压痛情况的准确判断;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厚,压痛可能不太容易被准确触及,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反跳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反跳痛,即按压下腹部后突然抬手时疼痛明显加重。这提示腹膜受到炎症刺激,是盆腔脓肿较严重时可能出现的体征之一。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下降,反跳痛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全身症状和其他检查来综合分析。
腹肌紧张:严重的盆腔脓肿可能导致下腹部腹肌紧张,但一般不如急性腹膜炎时的腹肌紧张明显。儿童患者腹肌较松弛,腹肌紧张表现可能不显著;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肌肉张力异常的患者,腹肌紧张情况需与盆腔脓肿本身导致的腹肌紧张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