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帕金森病症状分为运动和非运动两类,运动症状包括首发的静止性震颤(常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搓丸样”动作)、肌强直(有“铅管样”“齿轮样”强直,可致特殊屈曲体姿)、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面部呈“面具脸”)、中晚期出现的姿势平衡障碍(有“慌张步态”);非运动症状有感觉障碍(早期嗅觉减退,可伴肢体麻木疼痛)、睡眠障碍(如失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多汗等)、精神障碍(约半数有抑郁等症状)。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儿童青少年罕见需警惕其他疾病,孕妇诊断治疗需权衡利弊,有慢性疾病患者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运动症状
1.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示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频率为4-6Hz。这种震颤在老年人中可能更易被忽视,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可能因肌肉力量较好,早期震颤表现相对不典型。有家族震颤病史的患者,其震颤可能更具特征性且出现更早。
2.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震颤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患者可出现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下肢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略弯曲等特殊的屈曲体姿。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可能由于肌肉较为发达,早期肌强直症状可能不太容易察觉。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逐渐发展成全面性随意运动减少、迟钝,晚期因合并肌张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难。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有长期酗酒史的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可能因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而加重。
4.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姿势反射消失,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患者行走时常常会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慌张步态”。年龄较大、身体协调性较差的患者,姿势平衡障碍出现较早且更为严重,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缺失,对一些刺鼻气味的敏感度下降。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以老年人多见,可能与神经病变及血液循环变差有关。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感觉障碍可能更为明显且复杂。
2.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多梦、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可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各种粗暴动作,如拳打脚、翻滚等,可能导致患者或同床者受伤。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睡眠障碍可能会加重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有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油脂面)等。便秘较为顽固,可能与胃肠蠕动减慢有关,长期卧床或活动量少的患者便秘症状可能更严重。此外,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等。老年男性患者若合并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4.精神障碍:约半数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精神障碍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帕金森病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且更容易被忽视,家属应密切关注老人的日常行为变化,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及青少年患帕金森病极为罕见,若出现类似症状,需高度警惕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到专业的儿科神经科就诊。孕妇若出现疑似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需谨慎权衡利弊,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检查和治疗方法。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各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