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殖器疱疹是什么病
外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多数为HSV2)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通过性接触、间接接触及母婴传播,HSV进入人体复制引发原发感染,部分病毒潜伏遇诱因复发;临床表现分原发性、复发性和亚临床型;诊断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方法;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孕妇、新生儿、儿童、老年人)感染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避免不洁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发作期避免性接触及提高机体免疫力。
一、定义
外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HSV有两种血清型,即HSV1和HSV2,多数外生殖器疱疹由HSV2引起。
二、病因
1.传染源:主要是外生殖器疱疹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HSV存在于皮损渗液、精液、前列腺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中,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少数情况下,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有病毒的生活用品而感染。此外,孕妇感染HSV后,可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3.发病机制:HSV经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在表皮或真皮细胞内复制,引起原发感染。部分病毒可沿神经轴索运输到骶神经节长期潜伏,当机体受到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消化不良、月经、劳累等诱因影响时,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而复发。
三、临床表现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为214天,平均35天。外生殖器部位出现簇集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浅溃疡,自觉疼痛,然后结痂自愈,病程一般为23周。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指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皮损消退后1年内复发,复发频率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复发症状较原发轻,病程较短,发疹前常有局部烧灼感、针刺感或感觉异常等前驱症状,病程约1周左右。
3.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即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HSV感染,但存在病毒排放,可成为传染源。
四、诊断
1.临床诊断:根据患者有不洁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以及典型的外生殖器部位簇集性水疱、溃疡等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培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病毒培养是诊断HSV感染的“金标准”,核酸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五、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和过度性生活。
2.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对于初次发作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对于频繁复发(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患者,可采用长期抑制疗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外生殖器疱疹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如早产、流产、死胎、新生儿感染等。因此,孕妇应在孕期进行HSV筛查,若确诊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分娩时,若产道有疱疹病灶,应考虑剖宫产,以避免新生儿感染。
2.新生儿:新生儿感染HSV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母亲有生殖器疱疹病史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3.儿童:儿童感染外生殖器疱疹相对较少见,主要通过间接接触感染。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共用生活用品。若儿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4.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外生殖器疱疹后症状可能较重,病程可能较长。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
七、预防
1.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内裤等生活用品。
3.对于有生殖器疱疹病史的患者,应避免在发作期进行性接触,同时积极治疗,减少复发。
4.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