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什么程度叫脱水
脱水有不同判断指标及程度划分,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不同人群如儿童(婴儿、幼儿及儿童)、成人(一般成人、老年人群)脱水表现有特点,脱水会危害身体各器官功能,应对时儿童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就医静脉补液等,成人类似,老年人脱水要尽快就医并注意途中护理。
一、脱水的判断指标及程度划分
(一)轻度脱水
一般表现:轻度脱水时,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成人轻度脱水可能表现为有口渴感,皮肤弹性轻度下降,眼窝和前囟轻度凹陷等,失水量占体重的2%-3%左右。例如,一个体重30kg的儿童,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600-900ml。
(二)中度脱水
一般表现: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成人中度脱水时,精神状态较差,皮肤弹性明显下降,眼窝和前囟深度凹陷,口渴明显,尿量显著减少,失水量占体重的4%-6%左右。比如体重60kg的成人,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2400-3600ml。
(三)重度脱水
一般表现: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成人重度脱水时,除了上述严重的皮肤、眼窝等表现外,休克表现更为明显,失水量占体重的7%以上,情况非常危急。
二、不同人群脱水表现的特点
(一)儿童人群
婴儿:婴儿对脱水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轻度脱水时可能就会出现哭闹时泪少、前囟凹陷等表现,由于婴儿不会准确表达口渴,所以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情况。例如6个月-2岁的婴儿,一旦出现腹泻导致的脱水,要及时评估脱水程度,因为婴儿脱水进展较快,可能很快从轻度发展为重度。
幼儿及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及儿童能部分表达口渴等情况,但仍需关注其整体状态,比如较大儿童可能会主动说口渴,同时观察其皮肤弹性、尿量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儿童,脱水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更谨慎评估和处理。
(二)成人人群
一般成人:成人相对能较好地感知自身脱水情况,如口渴等,但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的成人,脱水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发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脱水时,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所以这类人群出现拉肚子导致脱水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
老年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脱水的耐受性更差,而且口渴感觉可能不敏感,所以即使轻度脱水也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等情况,需要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尿量等,同时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脱水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如脑供血不足等,所以对于老年拉肚子患者出现脱水要及时处理。
三、脱水的危害及应对提示
(一)脱水的危害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脱水都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例如,脱水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进一步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等。对于儿童,严重脱水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等;对于成人,严重脱水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二)应对提示
儿童:一旦发现儿童拉肚子出现脱水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是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是中重度脱水,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等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的皮肤清洁,避免因脱水导致皮肤问题加重等。
成人:成人出现拉肚子脱水时,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补充;中重度脱水则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的变化。老年人出现脱水情况,应尽快就医,在就医途中要尽量让老年人平卧,减少搬动,同时注意保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