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龈萎缩以及它的成因
牙龈萎缩是牙龈缘向牙根方向退缩致牙根暴露的现象,其成因包括刷牙不当(随年龄增长有生理性退缩趋势,女性特殊时期易因不当刷牙增加风险,不正确刷牙方法、口腔疾病史会加重)、牙周疾病(中老年常见,女性某些阶段患牙周炎概率高,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炎病史未控会致牙龈萎缩)、不良修复体(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戴不合适修复体易致,贴合不佳致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发炎萎缩,有口腔黏膜病史者戴不良修复体易加剧)、咬合创伤(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可因咬合关系异常致,长期偏侧咀嚼、夜间磨牙等不良习惯及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病史者易引发牙龈萎缩)
一、牙龈萎缩的定义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缘向牙根方向退缩,使牙根暴露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牙龈覆盖牙槽骨的部分有一定的高度,当出现牙龈萎缩后,牙根表面就会部分或全部显露出来。
二、牙龈萎缩的成因
(一)刷牙不当
1.年龄与性别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有一定的生理性退缩趋势,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出现因刷牙不当导致的牙龈萎缩风险增加。
2.生活方式因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横向刷牙、刷牙力度过大等,长期如此会磨损牙龈边缘,破坏牙龈与牙齿的附着关系,逐渐引发牙龈萎缩。例如,横向刷牙时,牙刷刷毛与牙齿呈水平方向摩擦,会在牙龈沟处形成楔状缺损,同时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逐渐退缩。
3.病史影响:如果本身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刷牙不当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和萎缩程度。因为牙周炎患者的牙龈已经处于炎症状态,不当刷牙进一步刺激会使炎症扩散,加速牙龈退缩。
(二)牙周疾病
1.年龄与性别的体现:牙周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女性患牙周炎的概率在某些阶段可能相对较高。这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中老年时期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2.生活方式关联:口腔卫生不良是引发牙周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等,会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毒素会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炎症逐渐破坏牙周组织的支持结构,包括牙龈组织,使牙龈逐渐萎缩,同时牙槽骨也会吸收,进一步加重牙龈萎缩的程度。
3.病史相关:有过牙周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牙龈萎缩会持续进展。因为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炎症持续存在会不断破坏牙周组织,牙龈萎缩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三)不良修复体
1.年龄与性别的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如果佩戴了不合适的假牙等不良修复体,都可能出现牙龈萎缩问题。例如,老年人群可能因为口腔内牙齿缺失后修复不当,女性可能由于口腔内结构与男性有差异,在佩戴修复体时更容易出现贴合不佳的情况。
2.生活方式因素:不良修复体与牙齿、牙龈的贴合度不好,会导致食物残渣、菌斑等容易堆积在修复体周围,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比如,修复体边缘不密合,会形成一个“隐蔽”的空间,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不断刺激牙龈,使牙龈逐渐退缩。
3.病史影响:如果本身有口腔黏膜疾病等病史,佩戴不良修复体可能会加重对牙龈的刺激,导致牙龈萎缩加剧。因为原有病史会使牙龈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不良修复体的刺激而发生萎缩。
(四)咬合创伤
1.年龄与性别的体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咬合关系异常出现咬合创伤。例如,青少年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存在咬合干扰,可能会引发咬合创伤;女性在怀孕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咬合稳定性,增加咬合创伤导致牙龈萎缩的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的偏侧咀嚼等不良咀嚼习惯会造成咬合创伤。偏侧咀嚼会使一侧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而另一侧牙齿受力过小,导致受力大的一侧牙龈和牙周组织受到过度的压力,引发牙龈萎缩;此外,夜间磨牙等不良习惯也会产生异常的咬合力量,损伤牙龈和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
3.病史影响: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病史的患者,可能存在咬合关系的异常,进而引发咬合创伤,导致牙龈萎缩。因为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咬合,使牙齿受力不均衡,长期下来会对牙龈和牙周组织造成损害,引起牙龈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