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梅毒是什么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可分一期、二期、三期,有相应表现,诊断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治疗强调早期规范用青霉素,预防要避免不洁性行为、母婴阻断和避免不必要血液暴露,不同人群感染梅毒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感染可致胎儿危害需常规筛查治疗,儿童先天性梅毒表现不同需早期规范治疗,老年人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要注意药物耐受性等。
一、梅毒的定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少数情况下的血液传播等。
二、梅毒的分期及表现
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发生在不洁性接触后2-4周左右,多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疮面较清洁,有软骨样硬度。硬下疳出现后1-2周,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常不痛。
2.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由局部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至全身,引起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梅毒疹,形态多样,包括斑疹、丘疹、脓疱等;还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15年的潜伏期后可发展为三期梅毒。此期不仅有皮肤黏膜损害,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引起严重后果。如心血管梅毒可出现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神经梅毒可表现为脑膜炎、脑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皮肤黏膜损害可出现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等。
三、梅毒的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取硬下疳、二期梅毒皮疹等部位的渗出物或组织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查找梅毒螺旋体,这是一种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对于一期、二期梅毒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血清学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常用的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可作为筛查试验及疗效观察、复发或再感染的监测指标。其滴度与梅毒病情活动程度相关,一般一期梅毒硬下疳早期,部分患者可为阴性,随着病情进展滴度升高,经过规范治疗后滴度可下降。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常用的有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等,该类试验特异性高,一般作为确诊试验,即使患者经过规范治疗,该试验可能终身呈阳性。
四、梅毒的治疗
梅毒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够。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类,如苄星青霉素等。不同分期的梅毒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一期、二期梅毒及病程小于2年的潜伏梅毒,通常采用苄星青霉素单次大剂量肌内注射等方案;病程大于2年的潜伏梅毒、三期梅毒及先天梅毒等,治疗方案相对复杂,可能需要更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
五、梅毒的预防
1.避免不洁性行为: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可降低感染梅毒的风险。
2.母婴阻断:患有梅毒的孕妇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孕期早期发现梅毒并进行正规治疗,可大大降低胎儿感染梅毒的几率。
3.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尽量避免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共用注射器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六、不同人群感染梅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感染梅毒对胎儿危害极大,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所以妊娠期女性应常规进行梅毒筛查,一旦确诊应积极规范治疗,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2.儿童:先天性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所致。儿童感染梅毒后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骨骼病变、肝脾肿大等,需要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梅毒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其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