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疤痕增生怎么办
剖腹产疤痕增生通常在伤口愈合后数周或数月出现,表现为疤痕增厚、隆起等,由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致疤痕组织异常增生。处理方法分非侵入性和侵入性,非侵入性有压力疗法(伤口愈合23周后用剖腹产疤痕压力腹带,每天不少于12小时,持续36个月,肥胖及有糖尿病产妇需注意相关事项)、外用硅酮类药物(伤口完全愈合后用,至少3个月,敏感皮肤先试用);侵入性有激光治疗(多次进行,间隔13个月,治疗后注意防晒、防感染,深肤色产妇风险高)、手术治疗(疤痕稳定期进行,术后结合辅助治疗,有瘢痕体质家族史需谨慎)。日常要保持疤痕清洁、避免摩擦、注意防晒。哺乳期女性优先选对哺乳无影响的方法,有基础疾病者治疗需告知病情并遵医嘱调整方案。
一、了解剖腹产疤痕增生
剖腹产疤痕增生通常在伤口愈合后数周或数月内开始出现,表现为疤痕组织增厚、隆起,颜色可呈红色或紫色,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这是由于伤口在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合成和分泌过多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导致疤痕组织异常增生。
二、处理方法
1.非侵入性治疗
压力疗法:原理是通过对疤痕施加持续压力,减少疤痕内的血液供应,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一般建议在疤痕形成早期,即伤口愈合后2-3周开始使用,可选用专门的剖腹产疤痕压力腹带,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12小时,持续使用3-6个月。对于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压力可能更难均匀分布,需选择合适尺码且质量较好的压力腹带,以确保压力效果。有糖尿病等影响伤口愈合疾病的产妇,使用时需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皮肤损伤。
外用药物:硅酮类凝胶或贴片是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角质层水合作用、减少疤痕组织中毛细血管生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等有关。一般在伤口完全愈合后开始使用,每天涂抹凝胶1-2次或粘贴贴片,持续使用至少3个月。使用时需注意清洁疤痕表面,确保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对于皮肤敏感的产妇,使用前可先在小面积皮肤进行试用,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侵入性治疗
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的激光针对疤痕有不同作用。如脉冲染料激光可封闭疤痕内的血管,改善疤痕的红斑;点阵激光则通过对疤痕组织进行微小创伤,刺激皮肤的自我修复机制,促进胶原蛋白重塑。一般需多次治疗,每次间隔1-3个月。激光治疗后需注意防晒,避免色素沉着,对于肤色较深的产妇,发生色素沉着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加严格防晒。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红肿、结痂,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疤痕增生,如疤痕挛缩影响腹部活动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疤痕切除术、皮瓣移植术等。但手术本身也会形成新的伤口,有再次增生的风险,所以术后常需结合放疗、外用药物等辅助治疗。手术一般在疤痕稳定期,即疤痕形成6-12个月后进行。对于有瘢痕体质家族史的产妇,手术需谨慎评估,因为术后再次增生可能性较大。
三、日常护理
1.保持疤痕清洁: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洗疤痕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防止损伤疤痕组织。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局部干燥。
2.避免摩擦: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避免紧身衣物对疤痕的摩擦刺激,减少瘙痒和疼痛症状,也有助于防止疤痕进一步损伤。
3.注意防晒:紫外线会使疤痕颜色加深,外出时可使用物理防晒,如佩戴遮阳帽、穿防晒衣等,避免疤痕部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哺乳期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优先考虑对哺乳无影响的方式。外用硅酮类药物相对安全,但在使用前仍建议咨询医生。压力疗法对哺乳一般无不良影响。如需进行激光或手术等侵入性治疗,可能需要暂停哺乳一段时间,具体时长需根据治疗方式及使用药物等因素,由医生评估后确定。
2.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因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疤痕增生风险。所以在剖腹产前后需严格控制血糖,在进行疤痕治疗时,要告知医生病情,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且需密切观察治疗后疤痕恢复情况,防止感染。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产妇,若考虑手术治疗疤痕,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防止术中出血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