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三叉神经痛
面部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神经痛,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神经阻滞、射频电凝和手术等,预防方法包括饮食、保暖、情绪等方面,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患者需特别关注。
一、病因
面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年来,相继发现一些与三叉神经痛相关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等,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1.疼痛部位
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右侧及二、三支区多见,双侧疼痛者少见(0.6%~5%)。
2.疼痛性质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3.疼痛触发点
亦称“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4.疼痛的规律
发作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1~2分钟骤然停止。间歇期无任何不适,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5.诱发因素
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6.体征
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三、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重点检查面部感觉、运动和反射。
2.电生理检查
包括脑电图、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等。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有助于发现颅内病变。
四、诊断
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触发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
(2)苯妥英钠:疗效不及卡马西平。
2.神经阻滞疗法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可考虑神经阻滞疗法。
3.射频电凝疗法
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4.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
六、预防
1.饮食要有规律
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
以免诱发扳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
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七、特殊人群
1.儿童患者
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在治疗儿童三叉神经痛时需要特别谨慎。目前,卡马西平是治疗儿童三叉神经痛的常用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2.孕妇患者
孕妇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在怀孕期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通常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局部冷敷、按摩等。如果疼痛严重,无法忍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可能会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可能会降低。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可能会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同时治疗这些疾病,以减少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总之,面部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射频电凝疗法和手术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预防三叉神经痛的复发。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需要特别关注,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